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6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案6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很多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对诗歌进行考查。从命题形式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是选择一首课外诗词语料,设题时,选择一个考点与考生课内学过的诗词语料进行比较阅读。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料选的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作者是岑参,其中第1小题为“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考生课内所学的课文。二是两首课外诗词的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两个语料都来自课外,命题者选定考点进行命题考查
2、。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选了唐人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与宋人郭震的《宿渔家》进行对比鉴赏。其中第2小题是: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考查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考点解读1.比较情感的表达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表达”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2.比较字词的锤炼鉴赏用得极为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和词类活用现象,以及一些虚词。3.比较形象的选用一般选用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4.比较技巧的分析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典题引路1.导学号8
3、7202028(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西 村陆 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注】①耿:微明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解析:A诗歌首
4、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世外桃源。第二句“往岁”点明是往年,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这一句是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记今夕”“新月耿黄昏”,所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故A项不正确。(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
5、.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解析:B本题从声音、色彩的描写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中,前一句的“幽禽语”为听觉,是写“声”;后一句的“苔”(青苔)为视觉,是写“色”。B项,“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A项,“歌管”和“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现视觉。C项,“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D项,“留酸”体现了味觉,“分绿与窗纱”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故B项正确。(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要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写景纪游诗。《游山西村》通过写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风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夜游,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西村》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
7、热爱。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2.(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①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
8、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①虚:废墟。(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答案:春江花月夜(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