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始于“问”下

有效课堂,始于“问”下

ID:31183713

大小:10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有效课堂,始于“问”下_第1页
有效课堂,始于“问”下_第2页
有效课堂,始于“问”下_第3页
有效课堂,始于“问”下_第4页
有效课堂,始于“问”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始于“问”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效课堂,始于“问”下  摘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也是历史与社会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如何有效地创设与组织课堂设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仍困扰着众多教育工作者。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一节公开课的经历,就此问题谈了工作以来的点滴感受,特与同行们分享。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有效课堂设问;兴趣  课堂教学贯穿于我们每天的工作中,但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学生习惯“潜伏“,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不冷不热,不愿积极参与;启而不发,问而不答,这给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促进新思维的

2、诞生。”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一种技能,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有效的课堂源于对问题的有效创设和实施。善教者,必善问。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质量的提问,会“一石激起千重浪”,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一组有质量的提问,会推波助澜,把课堂教学一步步引向高潮。作为一名历史与社会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并组织有效课堂设问,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并组织有效课堂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节公开课《认识宝岛台湾》,浅谈几点体会。  一、巧引妙联,找好导入点7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

3、环节,是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联结点,因此具有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重要作用。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问题设问法这是最常用的导入法之一,使用好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成功的课堂有效设问,犹如一把神秘钥匙,为学生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引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如在执教新课程《认识宝岛台湾》时,我创设了“猜猜看”的问题导入法。猜谜规则:根据提示,找出共性,说出下面描述的是什么?  提示一:《新版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的扮演者。上此课时正值于正版的《新版笑傲江湖》全国热播,这样的设问瞬间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立马有学生在台下忍不住

4、提出:“老师,是猜金庸小说中的武林大侠吗?”  我默而不答,微笑着又用PPT放出了提示二:刘谦。刘谦连上了几次春晚,精彩的魔术表演外加幽默的台词深受学生青睐,这样的设问又抓住了学生心中的“热点”,未及打出提示三,他们早已议论纷纷,有学生猜答案是“高手”“魔术”,更有学生猜答案是“帅气”“潇洒”,当然也有学生猜是“台湾”,因为他俩都是台湾人。  我赶紧又用PPT打出了提示三:钓鱼岛。钓鱼岛事件是众所周知的时事热点。这下,学生们全都异口同声地说答案是“台湾”。  我的新课也由此导入,异于以往的是本节课的问题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标新立异,抓住好奇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

5、说过:“7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问题,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这也有利于探究和解决问题。  以本节公开课为例,进入新课教学之初,我有意设疑:“同学们,关于‘宝岛’台湾,老师有很多疑问,因此,我决定召开一次隆重的寻‘宝’大会(这里的‘宝’特指宝岛台湾),而在座的各位就是参加此次寻‘宝’大会的各路英雄豪杰,请问诸位高手,如欲圆满完成此次寻‘宝’

6、任务,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考察呢?”  正如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总是兴趣的导因。”一提起寻宝大会,学生们立即处于兴趣盎然的上课状态,并纷纷发言,有的说考察宝岛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有的说认识宝岛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和气候),也有的说探究宝岛的“宝”(特色)如动植物、农产品、矿产、人口、交通和工业等,也有人补充别忘了考察宝岛的旅游点……  如此标新立异的设问,何愁学生会沉默是金、将“潜伏”进行到底呢?  三、联系热点,设置争论点  时代性是历史与社会课的重要特征之一,多数中学生对时事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故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适度地引入时事政治并加以分析。但就如

7、周恩来总理所言:“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巧,是不行的。”7  课堂设问也是有技巧的,尤其是此类联系热点的设问,更要有激励性,能使学生看到问题,就有讨论、争辩的欲望,并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地磋商、争论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  四、利用网络,尊重多元点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网络正已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现代生活。“有问题,找百度”已悄然成为学生在课外、在家庭遇到难题时的“求助”渠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