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52376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培养 摘要:吕淑湘先生说:“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更为强调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灵活运用。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从加强语流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和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四个方面对学生英语语感进行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英语语感;语流情境;语言实践 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更为强调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灵活运用。在语言学习中,语言的各种要素,如,语言、词汇、句型、语篇等都是不可分割开来的,
2、它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吕淑湘先生说:“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以,要想学好英语,在加强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必须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senseoflanguage),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语感的培养和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语流教学,领悟语感4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觉,是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反映,是语言训练的熟悉程度,它包括人们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语言法则或语言组
3、织方法经过反复感性认识后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因此,在语流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发音、拼读,更要培养教育学生在语流中一系列特殊现象。具体来说,在学单词时,让学生利用所学音标和拼读方法试读,教师要巡视纠正。要求学生读音基本正确,并将含有同一音素的单词归类。如,cake,game,name里的a都发〔ei〕音,学单词时将升调一起教。另外,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语调升降、句子重音、词语连读、句子节奏、停顿,还要加入个人的感情,如,Gladtomeetyou,除告诉学生用降调外,还
4、应表现出喜悦与兴奋,从而深化语感。 二、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坚持使用英语授课,创造英语学习氛围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尽量不用母语,应该加强分析对比。尤其是现在的新课程教学,课堂上应多利用最受学生欢迎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也为学生准确掌握词汇内涵、感受语言创造了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坚持用通俗易懂的英语组织教学,讲授英语,作为缺少英语大环境的一种弥补,并辅以非语言行为优化课堂效果,即用手势、动作、表情
5、等帮助学生充分理解。 2.重视对学生进行音标教学4 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经常运用彩色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标练习。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不仅能顺利给单词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时就能说出、想起其组合规律,或能准确写出、或头脑中浮现出该词的拼写,马上能准确地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三、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要多听多读 平时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努力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尤其是有关
6、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教师还可以从一些英语杂志、报纸上选一些阅读文章,让学生阅读。有的学生之所以语感差,就是阅读面狭窄、英语背景知识少的缘故。因此,多阅读对学生增加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很有帮助,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 四、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大量实践,深化语感 要学好英语,只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创设更多的英语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语感的培养。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仅能提高听、读
7、、说、写的能力,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磁带,多看英语电视节目。在课间、课后,以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交谈。通过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并使用英语,从而深化语感。4 总之,语感在英语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才能提高四项基本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英语,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8、》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幸玉.让每一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6). [2]陈政荣.英语语感培养途径漫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