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刍议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刍议

ID:3114141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刍议_第1页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刍议_第2页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刍议_第3页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刍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刍议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由“单一”走向“多元”。为了能更快、更好地贯彻课改精神,研究有利于培养21世纪极具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发展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我在实践中学习,并发现探究性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一、我的课堂我实践  在学习电路的连接方法时,考虑到这是整个电学知识的基础,又是中考重点考核内容,假如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上把“用电器的串联”与“用电器的并联”两个实验作为教师演示实验的话,虽能完成认知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接受知识状态,与培养学生技能的目标背道而驰,也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为此,我将这两

2、个教师演示实验改为了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分组实验。  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不直接切题,而是让学生观看一段繁华上海的夜景,各色彩灯在夜色中闪烁、跳跃,形式各异,显示出一个灯火辉煌的世界。学生不仅惊叹于夜上海的美丽,也强烈地激起了他们心中的疑问:这些各式各样的灯景是怎样形成的呢?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的兴趣和欲望。4  2.提出问题,刺激学生思考。如此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灯景,也是源自于它们最基本的连接方式。为了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基本连接方式,可从电路图着手,提出问题:在手电筒等效的实物(电源、电键、用电器即小灯泡、导线)图中,再增加一

3、个灯泡,要求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同时熄灭,应怎样设计才能满足要求?学生们便根据老师提问及桌上的实验仪器积极思考,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他们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同时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4.利用多媒体总结性呈现学生探究结果。让实验成功的小组演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并讲述其实验方案。为了增强各实验方法的可视性,使其更具可对比性,可利用多媒体总结性呈现学生的探究结果。  5.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对所探究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中隐含的特点及规律,教师从中给予相应的启发、引导。比如学生在电路的连接方法探究实验中,通过教师

4、启发可从电路的连接特点、电流路径、电路工作能力三方面来归纳总结得出电路的两种连接方法各自的特点。  6.教师分析评价,学生课堂小结。教师对于学生任一个学习行为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及时地反馈给他们信息,同时让学生进行本节课的课堂小结。  二、我的课堂我反思  在整个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且做到当场“消化”。当然,要真正上好一堂探究课,教师的精心设计是必不可少的。4  1.从多角度、多层面设计好教案。在备课前应掌握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和整个物理学中的地位、作用,确立教学目标,把握好重点、难点,注意其与前

5、后章节的联系,同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知识能力来设计教案。只有在熟悉教材、把握学生实际、充分考虑设计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前提下,上课才能游刃有余,做到灵活应对。  2.充分利用外因刺激学生探索知识的原动力――兴趣。信息时代当然离不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除了能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及创新的欲望有着别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效果。人的学习不只是大脑的参与,它包括五种感官、全身心的共同活动,而视觉在人的学习比率中占83%,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可适当地从人的视觉上多加强对比度。  3.开展合作学

6、习,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重点的突出、难点的解决应该是建立在全体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的,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了不可缺少的环节。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弥补了教师个体不能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的不足,而通过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也就达到了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向纵向和横向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互补与互动作用。  4.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活动类型和教学步骤来定位个人角色――控制者、组织者、启发者、参与者、评价者等。因此,

7、我们必须及时地更换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以驾驭好整个课堂。4  5.要善于评价总结。对于学生的一个探究过程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评价、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当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才是教师总结性的评价,同时总结从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有关概念、定义、特点及规律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使他们能感受到收获知识的喜悦,也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课都要用探究性教学法,应视课程特点及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