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愤悱 顺势而为

激扬愤悱 顺势而为

ID:31138177

大小:10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激扬愤悱 顺势而为_第1页
激扬愤悱 顺势而为_第2页
激扬愤悱 顺势而为_第3页
激扬愤悱 顺势而为_第4页
激扬愤悱 顺势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激扬愤悱 顺势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激扬愤悱顺势而为  笔者曾多次听过不同教师讲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人教版)一课,包括比赛课、公开课、常态课。听课后发现,所有的教师少有例外地固守在三个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据此展开教学。而学生则在形式不同的学习方式中完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表面看,这样的处置并没有什么不妥。该识记的识记了,该理解的理解了。就像一些教师所言,一节课,两个要求不高的知识点,学生不用5分钟就能达到学习要求,没有必要费过多的口舌和脑力。  然而,在笔者看来,此

2、话不妥。大家知道,虽然学习历史必须基于史实,但历史教学不能拘泥于史实,更不能把掌握史实当成唯一的目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因此,学习历史,不仅在于掌握史实,更在于借助史实,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达成明志、明智的目的。表明问题是学习历史的节点和纽带,思维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人的成长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无声之处生惊雷”,于看似平铺直叙的史实中生发问题、积蓄问题、展

3、示问题,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或集群式问题“逼迫”8学生激扬愤悱,顺势而为,达成目标。  一、造势――生发问题  生发问题,就是让学生就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困惑。著名教育家杨福家教授曾说,什么叫学问,就是怎么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现实课堂中,学生要么没有问题,要么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没有问题,说明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来自教师的问题和结论,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有问不完

4、的问题,也不利于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和达成目标提出相关问题,凡与当下学习任务和达成目标不相关的问题,留到课后与教师、同学深入交流。  让学生生发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采用课中预习后提出问题的办法。也有教师采用步步紧逼的办法,让学生提出问题。  拿本课来说,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一般能找到生发问题的关键词:回归、谈判、一国两制、重要一步……学生可能会问:“回归”的字面意思是什么?香港、澳门为什么用“回归”一词?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香

5、港、澳门的回归为什么“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等等。8  若采用步步紧逼的办法,可以围绕标题展开。学生通常会就事论事地提出如下问题:“回归”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香港、澳门要回归?香港、澳门怎样回归好?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归的?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意义、启示,对国家、民族、世界和未来有什么价值?等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两条思路生发问题,可能混杂无章、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学生思维发散与收敛的多次循环中进行引导和训练。只要学生养成了追问的习惯,善于刨根问底,善于多角

6、度思考,学生生发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实际上,即便是学生所提问题杂乱无章,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完全可以使问题有序化,并从中确立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其他问题则留给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有序化的过程,旨在让学生思维有序化,这是教学应有之意。当然,学生生发的问题,最好是有特定指向和内在联系,以构成问题链或问题集便于解决。否则,若被问题搅得眼花缭乱、晕头转向,就无教学效率可言了。  二、蓄势――解决问题  当学生围绕学习任务提出了若干问题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有序整合后,就进入了按照问题的逻辑次序解决问题的阶段。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就拿本课内容来

7、说,可以围绕“回归、谈判、一国两制、重要一步”生发的问题逐项展开,也可以围绕核心词“回归”生发的问题展开。  若按照前一问题展开,可以让学生在明了“回归”8词义的基础上,借助所搜集的资料,或者教师展示的资料,说明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缘由和今天收回的决心,借以比较租借割让时的中国与回归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明了因“租借”所造成的民族的屈辱,国人的无奈,以及国人对回归的期待,从中理解“个人、家、国、天下”的一致性。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就会感到,本来就是我们的国土,英方即便是打着“合法”的旗号占领,到期归还仍顺理

8、成章,为何还要谈判呢?这一认识是学生对中英谈判等相关问题产生迷惑的关键,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从中国政府、中国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