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川文化历史

浅谈四川文化历史

ID:309562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07-21

浅谈四川文化历史_第1页
浅谈四川文化历史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四川文化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四川文化历史四川人好耍。四川人勤快四川人爱打麻将四川话都差不多,基本不同地方的人都能听懂。(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川南片区,如自贡内江方言,川西南片区,如眉山乐山宜宾方言,川西片的崇州邛崃大邑都江堰一部分,成都片区,如市区、德阳一部分,川东片区,如达州,重庆。川北的绵阳。)四川人过年吃汤圆不像北方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糍粑。平常休闲就是钓鱼、喝盖碗茶、打麻将。四川人吃的川菜,特点是麻辣鲜香,色香味俱全,口味重。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山势险峻,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历史文化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

2、期,象我们熟知的“三星堆遗址”就属于三国时期的蜀文化。因为这里山高谷深,环境幽静,自古是道士隐士的修炼之所,最早从三皇五帝一直到现在,此地一直流传着神仙方士的传奇,许多的道家修士在这里遁隐修炼,其中尤为著名的象青城山,峨眉山等。到了现代,这里因为其独特的环境,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四川的特色很多,有饮食,有名人,有旅游观光,你说话体现四川的文化的话,比如但没吃的很好吃可以说“巴适”“安逸”四川的特产有,五粮液,牛肉干,糖类点心,很多的。下面简单的介绍四川的民间文化:川剧,川剧形式活泼,曲调

3、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艺术效果。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为主要曲艺形式。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能模拟各种声音,惟妙惟肖。谐剧寓壮于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四川中大乐民间大型打击乐。原名“蓬莱大乐”。流行于遂宁市及边沿地带。相传,此乐由我国周朝时宫庭乐师发明,流传到唐代开元年间,唐明皇听到此乐高昂悦耳,演奏队型壮观,气势磅礴,特命为“大乐”,专供皇帝登基和帝王出巡时使用。明末,有一青年乐师因战乱出宫,后到中江定居,用他的技艺建起了一支乐队,于是世代相袭,光绪年间传入蓬

4、溪。20世纪初,四川的中江、金堂、蓬溪、射洪、南充诸县十分兴盛。川中大乐由两组组成:主乐组有脚盆鼓、大钹、大马锣、饶钵、钗子、苏钵、苏钗、铛铛、铙铙等。辅乐组演奏时,两组乐队重迭交替,阵容庞大,场面壮观,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曲牌有“云顶翻”、“凤点头”、“扑灯蛾”、“牵藤藤”等十多种。原蓬莱大乐的节奏欢快,气势热烈喜庆,融北方锣鼓阳刚之气和四川民间打击乐柔媚秀丽风格于一体,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文化特色。后经蓬溪县文体局组织专人发掘整理,依据传统模式,结合巴蜀文化特点将“蓬溪大乐”更名为“川中大乐”,重新制作乐

5、器,创制新曲牌“五洲庆瑞”,改进乐器组合,调整鼓乐队形,使得“川中大乐”演奏时场面更加恢宏,节奏更加激越,高潮迭出,豪气勃发。人们盛赞“川中大乐”为四川的“威风锣鼓”。杂技中国遂宁杂技团成立于1974年,原名童家班杂技团。现有演职人员80多人,团内分设演员队和学员队。演员平均年龄19.5岁,是一支精干而极富朝气的年轻杂技队伍。该团在继承中华传统杂技技艺的基础上,广收博采姐妹艺术之所长,创造性的创作、排练,演出了近三十个民族特色浓郁、充满时代神韵、形式多样、技精艺美的杂技节目。《顶碗》、《顶技爬梯》、《大武术》、《蹬圈

6、》、《转碟》、《扛竿》等节目先后在国内外各类杂技比赛中获奖,其中《顶碗》获全国少儿杂技比赛“铜狮奖”。该团长期以来,除坚持在国内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外,还先后应邀赴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友人赞誉。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1999年应庆祝澳门回归组委会邀请,杂技团赴澳演出,获得海内外观众一致好评。“李家班”现名遂宁市杂技艺术团,于2001年5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快乐起飞”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联欢晚会,受到胡锦涛、钱琪琛、彭佩云、贾庆林等领导同志的接见。以上所说明,四

7、川源远流长,文化遗产多不胜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