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34279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4
《主题阅读 教研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题阅读教研培训(第九期):罗晓丽时间:2014.6.12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同时,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最重要的好处是,当完成阅读之后,有效的形成框架性思考,非常利于将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一.主题阅读课型n单元导读型n课文解读型n主题阅读型n口语交际型n习作教学型n回顾拓展型课型解读:第一课型:单元导读型n单元导读型的界定:n按照教材编排的意图,把从单元
2、导语到集中识字、3-5篇课文、“语文园地”或者回顾•拓展(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我的发现、展示台、交流平台、成语故事等小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教学,以发掘主题、明确写法为切入点,浏览3-5篇课文,初步了解编者选材的侧重点,感知编者的写法安排。单元导读型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1、明确主题,以主题引领3-5篇课文的阅读,感悟以主题编写单元教材的侧重点。2、领会表达方法,抓住一单元一方法的规律,浏览教材,粗略地感知写法。3、速度课文,按教材规定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自读批注,初步了解3-4篇课文内容。单元导读型教学结构与方法
3、一、自读、教师解读单元导语,点名本单元主题和写法;二、提出要求,学生各自轻声读或者部分重点段落轻声齐读。方法:1、读完一篇,反馈一篇;鼓励学生分小组分课文主持反馈;...2、启发学生:本单元编者为突出主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各篇的侧重点是什么?3、梳理各篇主题的关键词以及表达方法。4、教师板书各篇课题,学生逐篇回答并板书关键词,形成单元框架。5、学生以“读句子—谈体会—做互动”为方式进行矫正反馈。6、学生总结概述单元主题形成的内涵思想。关于朗读的方式方法n单元导读和主题阅读时,高年级一般采用默读,速读或者浏览。低年级采用轻声齐读。n反
4、馈老师的提问或者展示自己的理解所得时采用有感情地读,边读边谈感受。n重难点的反馈可以由教师适当指导表情读,甚至做出示范。n要认真培养学生的朗读、速读和浏览的方法和习惯。第二课型:课文解读型n教学任务(第2-9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识字写字、识记词语、上下文理解常用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4、感悟本单元表达方法:5、以文带文或以读带写训练;6、作业练习、技能训练。课文解读型教学结构及方法n第一课时1、读通读顺课文,抓住课文内容;2、在预习基础上组织识字的展示交流;3、指导写字;4、字词练习与作业。课文解读型教学结构及
5、方法n第二课时1、词的积累与2-4个常用词的上下文理解;2、理解感悟课文内容,鼓励并指导学生深读课文,能够提出各自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示范教学即先扶,然后按照段落,放手让学生认真阅读,上讲台给大家依照老师的方法讲读某一部分。3、感悟本篇课文中单元表达方法的运用。如:五上第六单元“父母之爱”,表达方法: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外貌(《地震…...》《慈母情深》)和心理(《学会看病》《慈母情深》)描写表现父母之爱;教师指导学生先明确方法,后按照写法再引导学生找到,读出,说出体会。4、以文带文
6、或者以文带写训练;5、句段练习或作业。以文带文以文带写n30+10结构n建议前30分钟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后10分钟做以文带文训练,或者以问带写训练,二者选一。n以文代文的训练是巩固和提升主题,感悟单元写法的拓展和延伸。n写的训练按单元主题,采用其中一个方法或者手段来选择一件事或者一个景点、一个人来描写(百字文)。由小组长评价打出等级。注意事项1、对文章撰写的时间与我们现在的时间遥远时,要及时适当交代时代背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三个儿子》)2、字词的技能训练不宜放在课
7、文讲读过程中,要安排在讲完后集中进行。第三课型:主题阅读型(第10课时)n教学任务:1、通读3-4篇表现同一主题的阅读材料;2、感悟编者表现主题而选材的侧重点;3、感知几篇共同的与单元写法相同或相近的写法。主题阅读型的结构与方法1、回顾本单元主题和主要表达的方法;2、逐文阅读和反馈各篇围绕主题表达的侧重点;3、教学过程:自读批注—组内议论—全班展示交流反馈;4、回顾单元主题,师生板书课题和关键词。指导学生学会批注n词的理解;n梳理概况人的品格、精神;n绝好的佳句好词;n写法勾画批注;n勾画深受启发的句子;n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不同的感
8、受。反馈方法:...n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段落;n谈自己对单元主题和写法的简单理解和感受;n师生互动。困惑解答:n注意事项:1、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鼓励学生全部阅读材料,鼓励更多学生阅读更多文章。2主题阅读每堂课完成几篇为宜?至少三篇,争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