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18053
大小:66.9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4
《城镇小学大班额背景下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镇小学大班额背景下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邙艮500字以内)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城镇人口急剧增长,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再加上许多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教学条件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城市学校中来自辖区外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学校规模的扩大又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后果必然产生了“大班额”现象。“大班额”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妨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更造成了大量学困生的出现。而口,班额越大,学困生的比例也就越多。例如同心县第一小学现有41个教学班,学生总数3066人,班额最大89人,最小62人。仅我们拟确定的研究对象——三
2、年级六个班就有441人,班均73人。大班额的存在,大量学困生的出现,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影响;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更有一定的影响。教师面对大班额,甚至70人以上的特大额班,如何达到转化学困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提出了“城镇小学大班额背景下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研究”的课题。本课题拟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探讨出新形势下大班额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大班额情况下教师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为本校乃至本县其他有大班额存在的学校学困生转化工作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一个可操作的路子,起到一个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二、拟研究解决的
3、问题(限200字以内)1、研究大班额背景下学困生的成因。2、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对大班额背景下学困生转化提供的支持。3、研究课堂教学如何对大班额背景下学困生进行转化的策略。4、研究家庭教育如何对大班额背景下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支持。三、研究目标(限300字以内)1、通过调查、分析,探索大班额背景下学困生成因。2、探索学校德育工作对大班额背景下学困主转化提供的支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3、从转变现有班级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现有班级学生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出发,探索大班额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4、和
4、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使家长在学困生的转化中能更主动的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为学困生的转化起促进作用。5、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能带动课题组教师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有效、更规范,课堂教学更高效,并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6、使学困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转化后,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实践能力等诸方面均能赶上或超过正常学生;使大班额环境下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U!、国内外研究现状(-)学困生的研究1、国外对学困生的研究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前苏联教育家
5、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认为应尊重“学困生”人格,既耍注重他们的活动成果,也要关注其内心世界,即在学习中的感受。巴班斯则认为:在教育学困生过程屮应找到其学困的原因,协调相关的力量去排除之,同时依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有所区别地对待“学困生”与优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口信心缺乏与口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对学困生的转化(或者说对学困生的辅导)这种形式非常普遍。70年代出现大量文章评论各种儿童互相辅导的计划,像美
6、国的利皮特(LippittandLippitt)辅导计划。哈里森(Harison)的"结构辅导”和埃尔森(Ellson)的“程序辅导”利用多媒体形成形式固定的辅导。劳赫(Rauch)以及艾利和拉森(EhiyandLarsen)对辅导技巧和组织同学相互辅导。80年代开始随着认知心理学兴起和发展,Swansan等人对学困生的信息加工机制作了大量研究,发现造成学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信息加工过程某环节出现了缺陷。依此,Reid,Dockrell等人提出了学困生教育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进而建立了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认知加工的干预和认知策略的训练。而近些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入,
7、为学困生教育开辟了另一新途径。2、国内对学困生的研究在国内,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斯民为下矣。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新中国对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侧重于道德和行为问题上寻根究源。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学困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