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学案 岳麓版选修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学案 岳麓版选修

ID:30855275

大小:34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4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学案 岳麓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1.重点: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主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2.难点: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思想的异同。教材整理1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1)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为摆脱危机

2、而采用自强之术,兴办“洋务”。主张“采西学,制洋器”。2.含义(1)中学为体: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2)西学为用:主张“务通”,倡导西学。3.代表:张之洞的《劝学篇》。4.评价(1)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很大局限。(2)进步性:体现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僚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变革的共识。教材整理2 维新派:君主立宪1.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1)地位:系统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第一人。(2)译著:《天演论》《原富》《法意》等书。(3)思想①自由为体: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②民主为用: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4)评价①进步性:突破了“中体西用”说,在当时超出了大多数改

3、良思想家的认识。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②局限性:现实政治主张比较温和,认为不能立即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需要从教育入手,“开启民智”。2.康有为:托古改制(1)著作:《孔子改制考》。(2)特点: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3)观点①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②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③坚持渐进变革,

4、先实行君主立宪,再实行民主。3.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1)著作:《新民说》。(2)观点①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强国的保证。②提出“新民”思想:培养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③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深度点拨] 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的相似之处都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在现实政治中都主张温和的改良主义(君主立宪)。[轻巧识记]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教材整理3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三民主义(1)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2)内容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②民权主义:

5、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③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3)发展:新三民主义①概况: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②意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6、。2.五权分立(1)思想渊源:西方三权分立学说。(2)主要内容:行政、立法、司法、考试与监察权。[深度点拨] 孙中山与康梁民主思想的差异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维新派的民主思想,它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即实现民权主义。在这种制度下,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参政可能。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与保皇和改良的方式不同。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在“中体西用”理论指导下,洋务派兴办“洋务”,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康、梁与孙中山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在实行民主政治的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实现民主的方式及具体的政体主张上存在差异。3.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演变经历

7、了由改良到革命,由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由保留清政府到推翻清政府的过程。其演变动力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动力。探究点一 “中体西用”思想史料解读开头“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及第二自然段的“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是关键信息。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