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96843
大小:23.9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02
《浅谈鱼腥草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鱼腥草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编辑。 【摘要】目的综述中药鱼腥草的研究近况。方法采用文献追踪的方法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鱼腥草生物活性较高,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由于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严重,已被国家停止生产和使用。结论鱼腥草的研发需要有新的思路,鱼腥草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关键词】鱼腥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
2、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为重要传统的食药两用植物。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始载于《名医别录》[1]。本文就近几年来鱼腥草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概述。 1化学成分、分离提取与质量控制 化学成分每100g鱼腥草可食部分(干品)含蛋白质,脂肪g,碳水化合物,钙,磷4mg,铁,以及维生素A,B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
3、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C,E等以及天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2]。 鱼腥草鲜草含挥发油约%,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癸醛、月桂醛等[3];黄酮类成分有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芦丁等[4];有机酸类成分棕榈酸、亚油酸、天门冬氨酸、马兜铃酸等[5]。其中的鱼腥草素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其特殊气味与其挥发油有关[6]。 有研究表明,10月中旬和7月中旬为鱼腥草的最佳采收期,同时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中的甲基正壬酮含量略高于栽培鱼腥草[7]。不同产地对鱼腥草中的挥发油[8]及
4、甲基正任酮[9]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1.分离提取戴伟锋等[10]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鱼腥草总黄酮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温度90~100℃,以1∶40的固液比,提取次,提取4min/次。在曾虹燕[11]所选的实验条件范围内,当原料粒度40目、萃取压力20mPa,温度35℃,CO2流量40kg/h和萃取时间为80min时,鱼腥草挥发油的总萃取率较高(%),其多数组分都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可用于工业化生产。陈根洪等[12]先采用微波预处理,其技术参数为料水比1∶25、微波小火处理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
5、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min;然后进行热水浸提。其技术参数为温度70℃、时间h、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鱼腥草黄酮和多糖复合提取的得率分别为%和%,总量达到%。 1.质量控制于健东等[13]率先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高静等[14]则采用填充色谱,程序升温;FID检测器,外标标准曲线法的色谱条件,建立了鱼腥草挥发油中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分析测定方法。张
6、辉等[15]以溴3,二甲基羟基5,二羧基羟基品红酮为Cu2+的显色剂,分光光度法间接地测定了鱼腥草中有效成分之一癸酰乙醛的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快捷。苏流坤等[16]采用ODS柱,甲醇水(45∶55),磷酸调节pH值至作流动相,用外标法测定了鱼腥草及其制剂中槲皮苷的含量。郑一敏等[17]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腥草中金丝桃苷与槲皮苷的含量。赖闻玲等[18]采用萃取鱼腥草注射液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鉴定其化学成分。以上均为鱼腥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
7、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李晓蒙等[19]采用梯度洗脱法,对鱼腥草药材进行HPLC测定。李秀珍等[20]及陈硕等[21]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注射液挥发性成分。应军等[22]应用RP-HPLC方法对鱼腥草药材进行了测定。提示了进行鱼腥草及其制剂的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吴卫等[23]用RAPD对鱼腥草进行了标记,可作为构建鱼腥草DNA指纹图谱的有效工具。 药理作用
8、传统药理作用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主要与其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相关[6]。 抗病原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