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1961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中学语文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质疑释疑 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质疑释疑的能力,因此需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疑,养成主动质疑释疑的意识,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质疑释疑方法。 关键词质疑释疑氛围意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00-02 李四光曾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亚里士多德也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对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的高低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中学语文学习其实就是围绕着质疑释疑进行的,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2、几个环节,学生质疑释疑的成效如何反映出语文教学对文本有多深入,学生的领会到不到位,教师的引导恰不恰当,学习的成效显不显著,归根到底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不高。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质疑释疑的能力。以下针对目前语文教学质疑释疑存在的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疑 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广大教师已经懂得倡导“关爱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这体现出的是一种职业态度和教师的自我反思的理念。“亲其师,信其道。”4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
3、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然而有的教师却没有将这种理念深入头脑,在2012年的“超级女声”节目中,当被称作“绵羊音”的参赛选手曾轶可演唱之后,有评委是这样点评的:“你的声音很好,除了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中音hold不住,其余都很好。”这种口是心非、变相讽刺挖苦的言语,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时常存在,要想让学生敢于质疑释疑,教师就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旧有模式,在课堂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创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敢于质疑。 二、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释疑的意识 现在的课堂有不少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4、场,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比比皆是,有时候一个问题抛出来,学生们茫然不知所措,一头雾水,教师要求学生互动时,学生更是无所适从,教师不得不尴尬地在自问自答中收场,即使有些学生的回答只有只言片语,教师若不加以引导,不去帮助学生从答案中梳理有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释疑的意识就被抹杀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没有建立起来,就会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文本作者,想一想,如果我是作者,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如果我是读者,我有什么阅读期待?例如:《十八岁出门远行》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作
5、者的角度,想一想作者想要表达十八岁出门时内心中怎样的心绪,再想一想作为学生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境遇,有了这种意识,就不愁学生不会质疑释疑了。 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质疑释疑方法4 质疑是提出问题,而释疑就是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需要调动已有的经验,更主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提供科学的质疑释疑方法。 1.掌握新旧知识的对比延伸。知识的掌握,是将旧知识融入新知识的再加工过程,要求学生在解决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原有知识激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温故知新”。例如,高中语文《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出现了很多形式多样的比喻修辞方法,在授课过
6、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荷塘月色》一文,将修辞方法加以对比,在激活学生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2.运用比较的方法,拓宽思维。同一文体或同一时代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语文学科在每个单元都会编排几篇相似的文体,这些文本的相似性比较强,都具有对比特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创作年代、体例、内容、表达的意义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梳理出异同,以此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劝学》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及古人如何看待学习,而《师说》论述从师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尊敬师
7、长,虚心求教的美德,从文体看两者都是古代论说文,从内容看都是对学习的论述,从语言风格看,都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4 3.加强知识的延伸拓展,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体验引入课堂,有些教师抱怨孩子配合不积极,课堂气氛难以调动,互动不热烈,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学生们没有跟本文产生共鸣。教师将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无疑能够更好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质疑释疑的效果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我与地坛》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展示了两个生活片
8、段:一个是,一位母亲送孩子去上学,到了校门口孩子才发现书包忘记拿了,母亲慌忙回去拿,孩子看着母亲的背影,不耐烦的来了一句“傻冒!”;另一个场景是,一位母亲在公交车上,一个年事已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