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眼睛

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眼睛

ID:3061875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眼睛_第1页
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眼睛_第2页
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眼睛_第3页
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眼睛_第4页
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眼睛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眼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眼睛  摘要:教师应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历史的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让历史学科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学科。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做法与经验。  关键词:历史教学;现实结合;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07-01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知识兴趣盎然。历史的久远、厚重、纷繁给历史教学增加了难度,使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他

2、们还认为已经过去的东西对现实有什么帮助呢?所以教师应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历史的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让历史学科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学科。数千年来的人类历史积淀了灿烂的世界文化。历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历史,缺少的是寻找历史的眼睛。  其实历史是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来的生活痕迹,是过去的人们创造生活的印记,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认识现实生活,在古今联系中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神营养,弘扬民族精神,这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3、5"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本学期我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时,竭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总结了一些我的做法如下:  1.发动学生搜集生活素材,感受历史  知识不是公式、定理和书本现成的答案,而是我们人类基于发展基础上对各种机遇进行发现、联系和响应的能力。美国教育大师杜威反对"书本中心

4、"、"教师中心",主张"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教育家陶行知是美国教育大师杜威的弟子,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讲得极为精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鉴于给学生知识,不如让他自己带着兴趣发现知识,运用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学习第一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之前,我让学生上网搜集或回家了解曾使用过的传统农具,结果有些学生拍摄到了自己家中铁犁,铁铲、铁锄等工具,当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我问学生:"这些传

5、统农具是从什么时候才在中国出现的?"学生很兴奋地讨论起来,并在课本中找到了答案,尤其是拍摄照片的学生最为积极,他还现场讲述了从家里老人那里听来的一些古老传说,给课堂增加了趣味。  再如学习到第六课《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时,我让学生提前搜集了现代生活中带有"洋"字的生活用品或词语。在课堂上学生纷纷献宝:洋火、洋娃娃、洋葱、洋装、洋芋、洋人……5这时我再问:这些生活中词语为何带个"洋"字,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学生立即陷入沉思,有学生查了字典后回答,洋的意思就是外国的、外国来的。我接着引导,贯穿

6、我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是自然经济,它的表现之一就是自给自足,再加上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些带有舶来品印迹的词语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时再推出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对我国的经济侵略知识就显得顺理成章,学生也能很快接受。  2.引导学生口述生活素材,共鸣历史  历史源于生活,而学生熟悉的不是历史而是生活。事实上,人总有一种表现欲,但是会受到知识范围、性格、氛围等的限制,学生也好表现,上课一本正经地坐着,不免枯燥,总会有一些学生想法设法展示他的表现欲,于是出现了搞小动作、讲小话、哗众取宠的"不安分"现象。教师对于这种情

7、况,堵不如疏,严格限制他们的活动和表现,适得其反,不如给他一个平台,他会还你一个惊喜,要改变哑巴课堂,灌输课堂,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从台下走到台上。于是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上来了,愿意去学了,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如学习第二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时,我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问他们:"在课文中你有否发现熟悉的生活印迹?"班里的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这下可找到共同语言了,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起间作和套作技术,有的说起除草技术、有的说到了沤肥技术,还有的说起果树的扦插和嫁接技术,有一个学生还

8、把自己去旅游看见的古老的翻车和筒车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大家最后还兴致盎然地背起了小学就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课堂气氛达到了顶峰,我再乘机让学生总结一下这些技术的意义,知识的传授不知不觉的完成了。5  再如学习到第十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与十二课《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时,我把全班分成"衣"、"食"、"住"、"行""习俗"、"通讯"六个组,让大家说说看在生活中相关的所见所闻(包括看过的影视剧),要求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