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doc

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doc

ID:30606458

大小:3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01

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doc_第1页
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doc_第2页
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doc_第3页
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doc_第4页
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儒家文化下的现代大学德育论文  一“内圣外王”的价值目标与现代大学德育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是由庄子提出来的,儒家将其发扬,使其成为是中国古代一种伦理政治观,儒学中的“内圣外王”有修身治国之意,讲究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所谓“内圣”就是修己,是人格理想

2、,“圣”是中国古代的人格典范,是个体自我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通过修身可以成为圣贤之人格。“外王”就是安人,是政治理想,在内圣的道德修养的基础上,把圣人的王道理想通过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体现出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圣王理想。张载将这种理想人格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19“内圣外王”是我国传统德育的整体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儒家推崇培养“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将“内圣外王”作为个人追求的道德境界的最大目标,同时也是社会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儒家看来,个人的价值就是成人,成德,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

3、仁人,关键在于自身修养即“内圣”,正所谓“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114“我欲仁,斯仁至矣。”[3]58个人价值的实现就在于“外王”,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儒家以“修己”的人格理想为起点,从而实现“治人”、“安人”的政治理想。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不断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才能达到内圣;同时,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通过外王之道,才能达到济世救民、安邦治国的外王目的。中国古代,道德和政治有着直接的同一性,“内圣外王”的思想体现了传

4、统社会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人格理想与政治理想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个人自我完善与社会奉献、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对大学德育目标由“泛政治化”倾向转向政治性与个体道德教育相统一,重德性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大学德育目标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需要在不断完善。从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学德育目标是以政治要素、思想要素为主要内涵,紧紧围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而开展,“三育”“五爱”是高等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到90年代,大学德育目标在“五爱”和“三好”的基础之上又提出“四有新人”的目标。  进入21世纪,大

5、学德育增加了使命感、责任感的教育,增加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等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4]。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大学德育存在着目标政治化、内容空泛化的特点。“泛政治化”的德育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德育内容、形式、方法和措施等都被染上政治色彩,德育目标表现为极端的政治功利性。一方面,理想化、空泛化的政治理论教育,难以将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另一方面,过高过空的德育目标、大而不当的德育内容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泛政治化”的大学德育,其实质是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理想与现实、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

6、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分离,严重影响了德育的实际效果。大学德育目标对德育过程起导向性作用,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既要代表社会的要求,也要代表教育对象的要求,要将社会的要求与个体发展需要相统一,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现代大学德育要继承传统德育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使大学生成为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素质、精神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大学德育要从“泛政治化”的目标转向重在德性培养的目标上来。要把政治性渗透在爱国主义、法律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内容之中,以大学生日

7、常活动为载体,将政治性植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使大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社会价值渗透和政治要求。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人格心理教育。要把宏观目标教育与德育对象的实际生活需要直接结合起来;将道德理想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要着力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公民道德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的责任统一起来,从内圣入手,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便将来成功地拓展理想的“外王”之道。  二“以人

8、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与现代大学德育  “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哲学思维特色。张岱年认为“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5]286-2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