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ID:34437608

大小:62.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_第1页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_第2页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_第3页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第一章儒家文化的起源儒家文化乃中华文化之主脉,是为国人,不可不察。  儒家文化的起源,史无定论。或为术士说,或为殷遗民说,或为保师说,不一而足。唯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述较为确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周礼曰:儒家得道以民。所谓得道,一曰礼乐,二曰仁义。先得礼乐者,乃儒家元圣周公姬旦也。周公摄政,五年营建洛邑,六年制作礼乐,依据周制,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管制、禄制、乐制、

2、法制、溢制、畿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典章制度,世称周礼或曰周公之典。周公曾作大诰、康诰、酒诰、周官、立政诸篇,倡导天命不僭、天命靡常的思想,张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孝养父母、以德辅天的言行。孔子于周礼向往不已,曾有“吾从周”之誓言。孔子向周公顶礼膜拜,为久矣!曰:“吾不复梦见周公”而长叹!为阅周公之典,访元圣之迹。孔子于周景王年间,携弟子南宫敬叔入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洛邑成周,乃中国儒学之祖庭。春秋时代乃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原初儒学应运而生。祖述尧舜,

3、宪章文武乃儒家之道统;修己安人,内圣而外王乃儒家之正统;设坛授徒,有教无类乃儒家之学统。第二章儒家文化的发展第一节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孟子、荀子于原初儒家文化的发展各有建树,世称三圣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乃原初儒学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与“礼”,有三义,一曰仁者爱人:无论老幼贵贱,凡属人类,皆有可爱之处。爱人之道即4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之忠;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为之恕。二曰克己复礼:礼为周礼,尊亲为本。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弟悌乃理想社会之秩序;尊卑贵贱亲疏长幼乃爱人社会

4、之规则。三曰君子之仁: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世传《论语》二十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鲁国邹人。孟子以心释仁,断言心仁必性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也;善恶之心,人

5、皆有之,义也;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礼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也。四端出四德,如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以义行仁。笃信,仁为人之安宅,义为人之正路。王道仁政之论,颇具民主精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人共性之说,亦为百代哲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著《孟子七篇》。或曰:“亚圣之于孔圣,承其髓而杨其学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也;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

6、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仁政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道德也。荀子,名况,字卿,战国赵国人。性伪之分是荀子理论的支柱。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故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起伪,积善不息,可以通于神明,参于天地,人皆可为尧舜。荀子以礼释仁,隆礼重法。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矣。法者,治之端也。百吏畏法循绳,然后

7、国不乱。与天人合一相违异,荀子主张天人相分,人可制天。著《荀子三十二篇》。荀子之说,有异于孔孟之道,然余独爱其《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8、第二节秦、汉儒家史钩沉秦皇不仁,焚书坑儒,圣文埃灭。延至西汉,董仲舒诸人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确定儒学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士人必读之经典,始有经学之说。是时之儒学,王霸杂用,儒法糅合,神道互陈,原初儒学的道统几乎断绝。唯太学生郑玄,今古文经兼通。囊括大典,网罗众家,遍注群经,使学者略知所归。世人称之为郑玄通学。汉末以降,玄学盛行在先,儒、释、道鼎力在后,儒学独尊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