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58616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31
《着力培养自主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着力培养自主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根本的特征。阐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指的是在课堂中,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表现在外
2、部为自学行为,内部为主动内化。评价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可以两个方面去衡量: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的意识和在实施教学设计时的操作技能;二是看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高效教学,可以为学生数学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自主学习氛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3、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抽样方法的应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7 某农场种植14公顷水稻。水稻的产量与农田的土质,施肥、供水、阳光、气温、种子以及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农场在收割时,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早一点估算出水稻总产量,他们选取三片具有代表性(好、中、差)的水稻田,先行收割。其每公顷的产量分别为6015千克、5625千克和5122千克。已知农场有好田5公顷、中等田6公顷、差田2公顷,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该农场的水稻总产量是多少?
4、 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两种算法: (算法一)6015×5+5625×6+5122×2=74069(千克) (算法二)5625×14=78750(千克)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更接近实际产量? 学生回答:“算法一。”老师马上肯定地回应:“对!你说得非常正确!因为抽取样本的容量越大,就越接近于实际情况。第一种算法抽取的样本是三种情况,而第二种算法抽取是一种情况。第一种算法的容量大,因此更接近实际产量。” 这时有学生举手问:“我发现这道题有问题,按第一种算法给出的条件缺1公顷田。”
5、(师生同时关注黑板,学生们议论纷纷) 老师很坦率地说:“我也没发现这个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少1公顷田呢?” 有位学生说:“我认为是书上印错了。”另一位学生接着说:“总共是有14公顷田,但种水稻的是13公顷。”接着又有学生说:“那1公顷田绝收了……”7 这时老师说:“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这几种可能性都存在。我原以为是书上印错了,没想到同学们对这1公顷田做了这么多合理的解释。” 在这个短短的互动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从而得到
6、结论,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形成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表现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调动起主体的能动性。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自主获取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保持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感觉到无拘无束的气氛,他们才能自由地呼吸,发挥其能动性,实现大胆而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是培养学生
7、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必要条件。 二、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在教学中不仅研究教师如何去教,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如何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自己的潜能,使学生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1.借用典故,激趣导学7 青少年学生对名人故事等有很大的兴趣,数学课堂引用一些经典范例、名人自传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时,我给学
8、生介绍了数学家探索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四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学生一般喜欢听名人趣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这样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了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和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树立了榜样。 2.问题引领,形成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应从实际出发(教材的实际、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年龄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等),以问题入手(直观具体的、本学科的、跨学科的),通过与本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