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14050
大小:4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0
《学习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模型与仿真系统研究”代表性成果二: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问题与对策基金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模型和仿真系统研究”(编号:09&ZD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编号:X20101106001)。巨乃岐巨乃岐(1958—),男,陕西岐山人,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哲学。宋海龙宋海龙(1964—),男,河南方城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哲学。张备张备(1957—),男,河南郑州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政工教
2、研室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1)内容提要:我国社会整体上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和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各种突发事件及其网络舆情所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与日俱增,同步放大,特别是在种种复杂原因作用下的网络舆情负效应,影响巨大,挑战空前,问题多多。正确认识、科学应对、有效控制和转化利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必须树立正确理念,提高应对能力,打好扎实基础,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应急预案,做到转变观念、主动作为、提高能力、群策群力、未雨绸缪。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所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3、是指,民众以网络为平台,借助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Chatting)、博客(Blog)、维客(Wiki)、电子邮件(E-mail)、网络新闻组(UsernetNews)等网络工具,围绕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发布信息,所表达出来的社会政治态度。[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直接表达的是网民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其深层次则体现了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在利益方面的“非一致”或“非和谐”状态。近几年来,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异常高涨,特别是在种种复杂原因助推下的网络舆情负效应,由于其凭借网络强大的拓展力、渗透力和网络特有的互动性、隐蔽性,大大加剧了局部问题全局化
4、、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一般问题热点化的趋势,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正确引导和有效控制网络舆情,科学化解舆情危机,积极防范舆情负效应,充分发挥舆情正效应,努力使网络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科学构建群众精神生活绿色空间,已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也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必须解决好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一、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目前网民总数已逾4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3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价值多元化特别是世界金融
5、危机严重影响的大背景下,中国30年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所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我国社会整体上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和突发事件的高发期[2]。各种突发事件与网络媒体互动共舞,由此而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与日俱增,同步放大,既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新挑战。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呈迅速发展态势,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其建设性的正面作用正在显现,前景看好首先,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媒体的新热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也已成为新闻媒体的新亮点。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体出现了新的巨大变化,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度攀升,
6、八成以上网民主要依靠网络获取新闻信息,远远超过电视和报刊,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3]249。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三大重点新闻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商业门户网站,累计每天新闻更新超过2万条,日均新闻信息浏览量超过20亿次。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网络新闻更是首当其冲,新闻跟帖实时海量,社会影响巨大。例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名为“新闻人在路上”的网民最早在QQ群中发布消息,随后有关地震的网络新闻和跟帖很快超过1063万条。[4]可以说,2008年以来,我国大事不断,国情民情跌宕起伏、大喜大悲,这既是网络新闻发达的动因,
7、也是网络新闻推动的结果。其次,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利益表达、情感宣泄和思想碰撞的新渠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也已成为人们言论自由、政治民主的公民权利的新表达、新体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公民一贯表现出的强烈的社会关怀、民族责任、忧患意识和价值追求,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难言之隐”和权益诉求,都自然而且首先反映到互联网上,网络已成为各阶层表达意愿、诉求利益、抒发感情、交流思想、建言献策的新渠道。统计表明,近三年以来,互联网上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始终处于此起彼伏、持续不断的高温高密状态。网民的表达意愿和参与意识持续高涨,踊跃发声建言。网络舆情特别是重大事件网络
8、舆情的迅速发展,体现了网民对国家前途命运和社会公共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