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夕浪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

柳夕浪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

ID:30432151

大小:91.9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9

柳夕浪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_第1页
柳夕浪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_第2页
柳夕浪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_第3页
柳夕浪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_第4页
柳夕浪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夕浪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柳夕浪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对"研究"的一种阐释柳夕浪摘要:研究不应该窄化为以学科知识建构为主旨的文本生产、学术探究,窄化为旁观、解释、表征世界的过程。它是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的穷究事理的活动。研究活动中,主体不断富有创造性地介入周围世界,或者试验,或者实验,或者体验,在做什么、用什么做以及如何做的过程中,既解释世界,又改造世界,同时开化自身,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关键词:实践方式;试验;实验;体验一何为研究?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不容易。学术界往往把研究等同于学术活动,把研究者等同于学者,致力于"专门、有系统的学问"[i][1],关注学科知识分类与体系的

2、建构、方法技术的更新,概念术语的衍变、学科历史的疏理、学术流派的形成。近年来又重提治学主体的人格、学术规范与学风问题。中国人做学问,因为"学问之苟且,由源流之不分","类例既分,学术自明",注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ii][2]P5,同时批评自己的学术传统有"术"(指经验)而无"学"(指理性的规范),主张向西方学习,从"术"升至"学",建构基于理性的学术[iii][3]P20~P21。实践界把研究等同于写论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是用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衡量的,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也参照大学,规定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论文在一定级别的刊物发表,否则会一票否决。发表论文成了不少中小学教师评高级

3、职称的一大难题。其实,"研"的本义为以石磨物,使之成粉末,故从石。研究不应该窄化为以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为主旨的文本生产、学术探究,窄化为观察、解释、表征世界的过程。《礼记·大学》中,将"格物"、"致知",置于"八目"之首。清代颜元将"格物"释为动手做事,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iv][4]P1465。杜威认为,拥有知识即能够做某事,能够引起"世界发生某些变化。""对有问题的情境所作出的改变行为",便是一种"探究"。"探究对有问题的情境作出回应,其目标是解决问题,是改变情境"[v][5]P71。探究的冲动与生俱来。所谓"研究"乃是从探究活动中发展而来的,两者不应该截然割裂开来[vi]

4、[6]。这里把研究界定为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的穷究事理的活动。将"研究"归结为一种特定的活动形态,强调它的动态生成性和开放性,避免一谈研究,就联想起那些被认为是科学的程序、规则、技术,缺乏一定的变通性;关注研究多方面的价值,不仅是生成"理论",而且是促进实践知识的增长、信念的质疑与确认,甚至还内含着"人的生成",因为活动本来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在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动下,主体不断富有创造性地操作、介入周围世界,从试验到实验,再到体验自由,在为什么做、做什么、用什么做以及如何做的过程中,既解释世界,又改造世界,同时开化自身,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正确把握研究活动的内涵,需要

5、注意这样几点。第一,研究活动与研究对象之间所构成的关系,既是认识性的,也是实践性的,是用实践方式去穷究事理,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认识关系去对待。也就是说研究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人是作为参与者,基于改造世界的需要,并且在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探究事理,在与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中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并不只是作为旁观者,被动地静观世界、发现真理的。如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头所指出的那样:从前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现实、事物、感性,而没有从人的主观的方面,从人的感性活动方面,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研究对象不

6、是与己无关的自在客体、现成的东西,而是在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中不断生成的,是主动建构出来的,研究活动作为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中介手段,如感官、实验仪器等,作用于客体对象,促使其在活动中动态地呈现出来。这里的中介工具并不是自然之物,而是实践活动的创造物。马克思说,人的五官就是整个世界历史的产物。工具行为所构成的有待探究的场所,乃是一种主体在场的"实践场域"。从中所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表象(如文本、思想或图表等等),而更重要的乃是一种当下和在世的实践性互动模式,即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际间对话交流的方式。第二,研究活动不同于一般实践活动的地方在于它是

7、一个穷究"事理"的过程。所谓"事理"研究,即探究人所做事情的行动依据和有效性与合理性改进的研究[vii][7]P32。研究活动中的"看",不是一般的止于表象的观看,而要求从"个别"中看出"一般"来,从"混沌"中见出"理路"来;研究活动中的"做",不是盲目的机械重复的做,而有着理性把握的要求,有着知识获得、信念确认的要求,是有效性与合理性的改进过程,创造性的实践过程,其中蕴含着实践与认识、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感性"看不出"本质,理性"看不见"现象,而研究却要从现象出发,从现象的动态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