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论文: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

[高等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论文: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

ID:30365308

大小:70.5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9

[高等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论文: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_第1页
[高等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论文: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_第2页
[高等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论文: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_第3页
[高等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论文: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_第4页
[高等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论文: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论文: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论文: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摘要: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种种机遇与挑战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认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应有创新性、前瞻性的举措,以期走出一条科学性强、创造性强、实效性强的高校德育工作创新之路。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高校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者为使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其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修养、自我控制,有目的地对其施加影响,以转变大学生的思想和指导其行动的社会行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工作。改革开放30

2、多年来,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挑战,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实效性不高。如何在新的背景下做出创新性、前瞻性的思考,找到一条高校德育工作新道路是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德育首位”落实不到位,德育目标不够明确“德育首位”的教育是指在教育整体中,德、智、体、美等教育缺一不可,德育居于主导和统帅的地位。长期以来,高校的德育目标一直存在着理想化和片面政治化的倾向。当前,我国的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智育处于评估首要地位,德育在大学的全盘工作中严重失位。在确立德育目标时

3、,没有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突出共性,淡化个性,忽视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和现实性。2.德育工作主渠道不畅,运行机制存在缺陷高校德育工作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完成,但二者缺乏交流、协调,导致德育工作失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课后却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而未能对学生更进一步的教育指导,难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思想困惑。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又由于理论知识不足,自身素养的缺乏,加之工作琐碎、繁杂,也只能顾及学生的日常管理。3.德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高校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的变化研究不透,

4、脱离大学生的实际,忽视德育的个性价值,片面强调社会价值,使德育内容变成了没有道德情感和意志的抽象的东西。德育方法缺乏创新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及其接受态度和程度,把教育者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并通过考试要求其无条件服从。这种单一流向的德育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道德理论与行为知行不一。4.德育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高校德育工作队伍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支重要队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专职德育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德育队伍结构及学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且队

5、伍不稳定,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新形势下,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部分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育人观念淡漠、奉献精神淡化、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缺乏,无心教改,且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问题的讲授自己也不能完全说服自己,因而更难解学生之惑。二、导致高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1.德育地位认识模糊(1)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强调学校在知识传承中的作用,认为德育是“副业”,“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往往将德育看作是消防手段和应急措施,德育经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个别领导干部

6、缺乏党性原则,政治思想观念淡漠,组织纪律性差,作风不正,精神状态不佳,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德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很难落实。(2)“重智轻德”思潮的冲击。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不断彰显,“读书无用论”思潮不攻自灭。但是,取代“读书无用论”思潮的是更为强劲的“知识工具主义”思潮,它实质上是“知识实用论”的沉渣泛起。学生更加片面地重视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提高,忽视了自身德性的培养和完善。新时期,高校为最大限度地取悦学生,显得急功近利和缺乏远见,对“知识工具主义思潮”未给予有效的反击和引导,在更多地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的同时,对人文精神

7、类的课程淡漠。2.德育目标定位不清(1)德育目标世俗化。当前,很大一批人热衷于德育目标世俗化的研究,将“公约”、“手册”、“守则”、“规范”、“忌语”等异化为德育的目标。实际上,“规范”式的教育不能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引发道德完善的激动和冲动,德育目标应当超越实用,超越对物质利益的盲从,超越利害关系上的简单对比及对道德行为规范的尊崇,超越人们现有的德性水平。否则,“现存即是追求”,“德育目标即是德育现存”,德育目标的导向功能将不复存在。(2)德育目标功利化。当前,各校普遍制定和施行学生综合考评机制,德育部分也是通过一些具体标准予以量化考

8、核。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为了考核加分而学习、工作和做好事。虽然功利,如果能得到有效引导和良性转化,也能成为追求进步的动力。但是,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良性转化,则量化考核的德育除了培养斤斤计较、惟利是图、善于钻营的小人,不可能有任何正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