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87082
大小: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4
《《外科感染护理》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本内容备注(补充内容)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外科感染的病因、病程演变和临床表现2.熟悉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外科全身性感染的病因、病理、病程演变3.掌握败血症和脓血症的病因、诊断4.掌握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全身性感染病人的护理5.熟悉特异性感染的病因、病理,掌握其临床表现和护理6.了解各类感染的处理原则教学内容提要1.第一节概述2.第二节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感染3.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4.第四节全身性感染5.第五节特异性感染教学时数1.本科3学时2.专科3学时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
2、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概念感染(INFECTION)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的感染。二、特点外科感染的特点1.多数为混合感染。2.大部分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与体征。3.常集中于局部,发展后导致化脓和坏死,组织破坏,疤痕形成,影响功能。三、分类:(一)按致病菌种类及病变性质分类:1.非特异性的感染(nonspecificinfection)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部分。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溶
3、血型链球菌、拟杆菌和绿脓杆菌等。2.特异性感染感染(specificinfection),由一些特殊的病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如结核、破伤风、产气夹膜杆菌、白色念珠菌等。(二)按病变进程分类急性感染,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在3周以内。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性感染与慢性感染之间。慢性病变,病程持续超过2月以上的感染。(三)按发生条件分类1.条件感染又称机会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多或毒性大,或肌体抵抗力下降,趁机侵入引起的炎症反应。2.医院内感染(nosocomicalinfec
4、tion),指在医院内因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感染。如创伤和烧伤的感染及呼吸泌尿系统的感染。3.二重感染(菌群交替征)(superinfection),在用广谱或联合抗生素治疗某种感染的过程中,原先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则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这种情况称为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征。此外,外科感染可按病原体的来源及入侵时间分为: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四、病因病菌的致病因素机体易感染的因素局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皮肤黏膜的病变;管腔阻塞,导致内容物滞留;组织血供的障碍等全身性抗感染能
5、力的下降。涉及的因素有,严重的损伤、慢性疾病、类固醇类激素等药物的使用、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免疫缺陷等。条件性的感染,与条件致病菌及病菌的抗药性有关。五、病理(一)非特异性感染致病菌入侵局部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的特征性表现。部分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病菌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反应。并可能出现以下的转归1.炎症好转。2.局部化脓3.炎症扩散。4.转为慢性感染。(二)特异性感染特殊细菌特别的致病作用,不同的疾病如结核、破伤风、产气夹膜杆菌、白色念珠菌等,造成了不同的局部与全身病变与相应的临床表现。六、临床表现(一)局部表现:红肿热痛
6、(二)全身症状:感染轻重表现不一。重者常有发热、呼吸心跳加快、头痛乏力、胃纳差、全身不适等表现。(三)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感染涉及的脏器或系统可出现功能障碍,严重时,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续贯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可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四)特异性表现:破伤风有肌肉紧张、痉挛基础上,阵发性抽搐。气性坏疽皮下可有捻发音。七、实验室检查多数白细胞会升高,当计数低于4000/L,或发现未成熟白细胞,应警惕病情加重。特别需强调的一点是“有样必采”。一旦发现有分泌物必须做细菌培养。全身性感染需采集血、痰、尿、大便等标本做细菌培养。八、影像
7、学检查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组织的性质,可选择超声波、X线、CT、MRI等检查。九、治疗原则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积极控制感染,促进人体抗感染能力,促使组织修复。(一)局部处理1.患部制动,保护感染部位,以免扩散。2.理疗与局部用药根据炎症的情况,选择超短波、红外线辐射或硫酸镁湿敷、鱼石脂软膏外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肿胀消退和感染局限。3.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后,要及时切排引流;切除严重感染的组织。(二)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较大或有扩展倾向的感染,需全身用药,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用药。(三)全身支持治疗保证休息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其
8、次考虑静脉营养。并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并适当予以成分输血。防止体温过高与过低。适当镇痛。警惕原有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的恶化。一旦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