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模块政治史检测试题 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模块 政治史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87~289页)1.(2011厦门质检)《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紧扣限制性条件“在财产继承方面”,由“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反映了宗法制下的嫡庶长
2、幼之等级趋于淡化,A项错在所有家庭成员,B项不符合“均分”,C项不符合“止以子数均分”。2.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解析:C 材料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行政机构中秦朝是三公九卿制,汉朝为中外朝制度,唐朝为三省六部制,宋朝为二府三司制。3.(2011淮阳检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C.严刑峻法,钳制思想D.废除丞相,确保皇权解析:D
3、 由“不许立丞相”,敢有奏请立者,凌迟处死,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废除丞相制度,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4.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区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B.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D.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之中国”反映的是中国闭关锁国被打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中,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5.(2012皖中名校联考)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
4、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话的背景最可能是( )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和知识再现能力。解题关键一是“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二是“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体现了20世纪初中外反动势力间的密切关系。这印证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6.(2010年天津文综,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
5、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C 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是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成为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故选C项。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
6、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不是中国人无权管中国人的事反映的是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人的事反映的是民主意识,A项不全面,C、D两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8.1926年3月18日毛泽东在纪念巴黎公社五十五周年时发文评价:“巴黎公社是开的光明的花,俄国革命是结的幸福的果——俄国革命是巴黎公社的继承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光明的花”是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
7、第一次伟大尝试B.“幸福的果”是指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C.“继承者”是指把社会主义由理想最终变为现实D.毛泽东旨在说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即将到来解析:D D项显然不正确,因为1926年中国正在兴起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当时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非社会主义革命。9.(2012哈尔滨模拟)如图印章产生的地区应该是( )A.湘赣B.陕北C.江浙D.皖南解析: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的瑞金,即中央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