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达标(三十三)1.(2018·云南昆明一中检测)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C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解析 孔子主张“贵贱有序”“爱有差等”并没有淡化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故A项错误;“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是为了“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而非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故B项错误;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以血缘亲情为基点,强调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以构建
2、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使礼制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相适应,故C项正确;孔子为春秋时期,墨子为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子又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由此可见( A )A.孔子将孝的标准分为养、敬和无违三方面B.养、敬、无违已成为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C.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D.孝是孔子思想除仁、礼外的又一核心内容解析 由“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无违”可知孔子的“孝”指的是养、敬和无违,故A项正确;孔
3、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未被全社会普遍接受,B项不符合史实;封建专制制度开始出现于秦朝建立后,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且“孝”是“仁”的一部分,D项错误。3.《孟子·尽心》中提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 A )A.性本善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D.民贵君轻解析 材料中孟子认为,人不用学习就能做到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可见他认为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A项正确;材料中孟子没有强调教育的教化功能,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通过学习恢复良知,成为圣人,C项错误;孟子虽然在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但与材料中强调的
4、人性问题无关,D项错误。4.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字,相传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 D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战死犹留千古名,丈夫赤心为宗社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 由“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可知,孝的内涵包括对待父母言行恭敬、对官员的恭敬与战场上的英勇无畏。①说的是推己及人的社会责任感,③说的是君子与小人对待
5、钱财的态度,①③与孝的内涵无关;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5.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C )A.礼B.义C.仁D.忠解析 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孔子“
6、仁者爱人”的思想相对应,故C项正确;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6.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D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解析 据“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可知,该思想家主张性本恶,而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
7、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D项正确。同等爱护所有的人是墨子的兼爱思想,故A项错误;“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仁政”是孟子观点,孟子主张性本善,故C项错误。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