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达标1.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C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解析 依据材料“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可知,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
2、除。2.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D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解析 材料主要突出唐宋两朝提升孔子地位,这表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正统地位进一步加强,故选D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A项;B项只能体现材料部
3、分信息;儒学独尊开始于汉代,排除C项。3.(xx·“超级全能生”联考)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 C )A.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C.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德性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解析 理学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并未强调个性解放,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可知不是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
4、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可知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体现出思辨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理学的发展,故D项错误。4.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这说明( C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理学与佛道学说无关C.理学有较强的理性主义D.理学有唯心主义色彩解析 题干说的是理学的特点而非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
5、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故B项错误;理学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表明理学思想有较强的理性主义,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理学的唯心主义色彩,故D项错误。5.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B )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解析 从材料中朱熹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
6、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反映了李贽对朱熹思想中辩证性的否定,故选B项。6.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C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解析 “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名家
7、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荀子和韩愈等儒家学者对名家和佛教思想中不切实际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折射出儒家积极入世,关注社会和现实的思想特点,故C项正确;“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没有全面体现材料本质,故D项错误。7.“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茁……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下列思想主张最符合这种“自觉的精神”的是( B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宇宙便是吾心,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