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43357
大小:10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秋)七年级语文下册 24《河中石兽》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河中石兽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品味文中蕴含的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从实际出发,观察事物对待生活,得出结论。导语设计设计1:(文学导入)《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齐读,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
2、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设计2:(激发兴趣)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
3、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学生展示:1.课前三分钟演讲。2.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作者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3.朗读,教师示范
4、朗读,学生跟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4.检查预习:【教学提示】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字典,识记掌握。【教学提示】①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并抄写词语。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没啮(niè)齿溯(sù)流欤(yù)曳(yè)铁钯(pá)臆(yì)断②词语解释曳铁钯(“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阅十余岁(阅:经历)盖石性坚重(盖:句首发语词)但知其一(但:只)是非木杮(是:代词,这)求之下流,固傎(固:副词,本来)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
5、事物的道理)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介词,被)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为:动词,成为)众服为确论(为:动词,是)一老河兵闻之(之: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其反激之力(之:结构助词,的)③重点句子翻译。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尔辈不能究物理。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通过预习,你知道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吗?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合作研讨1.朗读课文。个别学生读或者集体读。2.看课文注释,试译课文。疏通重点
6、句子的含义。文言现象总结:●通假字曳铁钯(“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古今异义二石兽并沉焉(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阅十余岁(阅,古义:经历;今义:阅读)盖石性坚重(盖,古义:句首发语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知其一(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是非木杮(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求之下流,固傎(固,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物理学)●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为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
7、坎穴(动词,成为)众服为确论(动词,是)之一老河兵闻之(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名词用为动词,划船)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学生上黑板完成,老师加以提示和指导。【学法指导】概括事件的基本方法: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画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教学提示】就课文不理解的句子质疑,小组内讨论解决。师生共同讨论。老师归纳总结●句式被动句岂能
8、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目标导学三:疏通文意,归纳总结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明确: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