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ID:29462688

大小:62.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本课共包括三个子目:照相与电影的出现;剪发辫、改称呼;服饰的变化。【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2.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3.了解清末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4.分析“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培养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观看图片和影像资料,加深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化

2、的了解。2.课后搜集老照片、旧服饰等,建立班级展览角,以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必然会引起人类生活的变化,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2.旗袍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服装之一,今天在世界服饰界占有重要地位,说明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学习重点】本课的内容为《社会生活的变迁》,因此知道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是这节课的重点。【学习难点】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对于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来说,是一个

3、难点。服饰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反映,因此,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学习方法】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教辅工具】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因学设教的学习理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本着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运用屏幕展示图片以及播放电影片断,感受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本节课的有关问题,使学生对清末民初的

4、社会生活变化形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此我设计了六环节教学流程:【流程设计】情境导入――探究新知――思维提升――总结收获――知识运用――课外延伸【教学流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在这一环节里,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当你走在街上,你是否注意到如今的人们都穿着什么款式的服装?学生回答后,展示中山装的图片,问:这种款式的服装在上个世纪曾经很流行,你知道它的名称和来历吗?由此导入新课。(板书: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二环节:探究新知因为在导课环节中,提到了服饰,所以就先学习服

5、饰的变化。(板书:一、服饰的变化。)在这一目的学习中,首先展示各种服装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小级讨论如下的问题:1、你能说出图片中各种服装的名称吗?2、图片中的服装都反映了什么时代?3、最具民族特色的服装是哪种?学生讨论后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说明男子西服、中山装的流行,同时说明女士服装也有很大发展,高领服装开始流行,展示图片:女士高领服装,指出现代中式旗袍就是由高领服装发展来的。旗袍是按人体的曲线设计的,显得身型窈窕,气质高雅,沿用了西式服装的价值观念

6、和审美习俗,结合了中国人穿着习惯和传统服装的式样,它同中山装一起,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中国气派的服装。展示问题,学生讨论,以突破难点:服饰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后小结:服饰的变化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说明我们国家当时已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并融入到我们的民族中。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变化的同时,发式也发生了变化,进入下一目的学习。(板书:二、发式)展示各朝代人物发式及现代人物发式(男子)的图片,学生观看后,点击问题:中国男子的长发是什么时候剪掉的?学生回答后,说明:辛亥革命

7、后,孙中山颁布剪发令,要求留有辫子的男子在20日内一律剪辫,否则以违法论处。点击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要颁布剪发令?2.剪发都是自愿的吗?为什么?3.你对剪发辫是怎样看的?剪发辫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运用屏幕为学生展示一组材料及图片,学生结合材料小组讨论,然后回答。在此基础上,小结:说明剪辫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下一子目的学习是称呼的变化,我采用了倒序方式导入:提问:在学校里,同学之间见面是怎样称呼的?见到校长、主任、老师是怎样称呼的?在某个机关里,比如见到了局长、科长又是怎

8、样称呼?学生回答后,播放影像资料:关于老爷的称呼。然后点击问题:这样的称呼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不平等应不应该改?——应该。由此引出改称呼。(板书:三、称呼)所以孙中山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政府官员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改称“先生”或“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称呼也是与时代同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播放电影片断:同志的称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