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56013
大小:50.1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8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一、领军人物简介Minuchin生长于阿根廷。他曾在以色列的军队里做过医生,1954年来到美国,在纽约开始精神分析训练。他于1965年成为了费城儿童指导诊所的主任,那时侯这个诊所只有近10个职员。Minuchin将这个规模不大的诊所,变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且最具有声望的儿童指导诊所之一。在费城,Minuchin和他的同事们创立了结构式家庭治疗。1981年,Minuchin退休,他在纽约建立了他自己的中心,继续家庭治疗的临床治疗和教学,为了表达对他的尊重,位于纽约的中心被更名为Minuc
2、hin家庭中心。李维榕是Minuchin家庭中心的唯一华裔治疗师。二、理论建构初学者因为没有理论基础帮助他们看到家庭动力的模式,很容易深陷入家庭问题的内容之中。结构式家庭治疗为分析家庭互动过程提供了一个蓝图。结构式家庭治疗有三个重要的构造:结构、子系统和界限。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是一个决定论的概念;(厌食症孩子和父亲的争吵,不去关注到底吐了几次,而是关注每当父亲一说话,女儿就会训斥父亲这种的互动模式)缠结的子系统虽然能给予很大程度的相互支持,但却以牺牲独立和自主为代价;人际界限程度从僵化到弥散有
3、所不同。僵化的界限具有明显的约束力、限制与外部子系统的接触,这样就导致了疏离。疏离的个体和子系统虽然独立,但却被孤立。从积极的角度来来讲,这样促进了自立。而从另外的角度上来讲,疏离限制了情感和互动。疏离的家庭如果不能相互支持,必定面临严重的应激。僵化的界限清晰的界限弥散的界限疏离正常范围缠结三、家庭治疗的工作概念㈠、互补性互补性指的各种既定特点的互惠。在每种的关系中,一个人的行为是和别人密切相关的,看下面的阴阳图谱,宇宙中的男性和女性力量。注意他们是如何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是这样,如果这一个人变化了,关系
4、就变了,另一个人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丈夫可以多做点家务,妻子就可以做少点。家庭治疗师应该考虑到互补性,无论他们听到是哪一方抱怨另一方,例如,丈夫抱怨妻子唠叨,"她总是追着我做这做那,她总是在抱怨。"从互补的角度,家庭治疗师可以假设妻子的抱怨不过是互相影响的一半模式,当一个人被认为唠叨时,可能觉得她长久以来都没有被倾听,不被倾听使她感到愤怒,觉得她会失去支持,难怪她会变得唠叨。如果不是等待妻子抱怨,丈夫问她的感受,她会觉得他在关心她的感受,至少她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互补性并不意味关系中的互相控制,而是表示他们互
5、相影响。治疗师能帮助家庭成员度过批-和批评带来的无力感受-通过指出他们行为的互补性。例如:你越唠叨,他越忽略你;你越忽略她,她越唠叨。㈡、循环因果在家庭治疗出现之前,心理治疗的解释是建立在线形模式之上的:医疗、心理动力和行为。原因也被认为是那些之前发生的事件-疾病、情绪冲突或者学习历史-这些造就了现在的症状。家庭治疗师运用循环的概念,帮助我们改变了思考精神病学的旧有的方式:从现在是由过去造成的变成现在是正在进行的、循环反馈圈的一部分。举一个男人踢石头的例子。踢石头的影响当然可以通过测量踢的力度,角度及石头的重
6、量三者准确地预测出来。但是如果一个男人踢一只狗的话,这个影响就不好预测,这只狗可能对踢做出下列任何一种反应:畏缩、逃跑、咬或者想跟他玩。这视狗的心情以及它怎样理解这种行为,针对狗的行为,男人又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可能性是无限的。狗的反应(例如咬)回馈并影响了男人的下一个行为,这一行为又会影响狗,循环往返。最初的行为促使了循环的顺序,继而相应的行为反过来影响另一方的行为。线形的因果消失在相互影响的循环之中。相互和循环因果的想法对于治疗师非常有用,因为许多家庭来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谁该为问题负责。不将整个家庭逻辑
7、地来看,单纯寻找原因常常是毫无成效的,循环因果表明问题是存在现有一系列的行为之中。谁先开始的?没有必要追究。改变互动的循环也没必要去追溯开始。㈢、三角化大多数来访者用线型的术语表达他们的担心。比如说,这个4岁的孩子"很麻烦",或者是前妻对探视权不合作。即使这样的抱怨显示问题是个人的,大多数治疗师更愿意寻找关系因素。麻烦的孩子常常有一对教子无方的父母(讨论关于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的说法,其实我更倾向于说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因为如果对一个家庭说"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常常会引起父母的愤怒
8、和反抗,治疗师可以说个人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他们的合作出了问题),前妻的"非理性"也有她自己的故事,所以做为治疗师,愿意与孩子和父母、愤怒的父亲和前妻一起会谈。假设治疗师会面4岁小孩和父母之后发现真正的问题是缺乏管束。母亲抱怨女儿从来不听她的话,父亲点头表示同意,孩子满屋子跑,就是不理母亲让她安静下来的要求。父母看来希望得到建议去处理这个问题。或许如此,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常常是站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