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52273
大小:8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8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八课 与朱元思书名师导航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八 与朱元思书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本文见于《艺文类聚》卷七,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原信的节录。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风光。作者从“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状写秀丽的山川景物,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如置奇山、异水之间。本文用骈体写成,辞句工整,却以白描为主,细巧精美,是六朝山水作品的优秀之作。咬文嚼字1.字音急湍(tuān) 轩邈(xuānmiǎo) 窥谷忘反(kuī) 横柯(kē)2.多音字3.形似字4.词义(1)一词多义绝:①完全没有了;穷尽。如:天下独绝。②断绝。如:猿则百叫无绝。上:①向上,动
2、词。如:负势竞上。②在上边,名词作动词。如:横柯上蔽。百:①具体的数目,数词。如:一百许里。②极言其多,数词。如:猿则百叫无绝。(2)古今异义蝉则千转不穷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与“富”相对。一百许里 许:古义,附在整数词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者;可能。(3)词类活用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净:干净,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消散尽净。轩邈:轩:高,形容词,争着往高处走;邈: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争着往远处伸展。息:平息,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平息。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剖析:作为全篇的起领句,总写
3、富春江景色的特征。以下两段分别描写“奇山”与“异水”的特点,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作文章。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剖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剖析: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
4、交映,有时见日。剖析:这句在结尾中出现,有飞来之感,似无着落。但细读就会发现这是对“奇山异水”的补充。密密麻麻的树枝横生于河道两岸,遮住了天空,使得朗朗白日如同黄昏一般;交错的枝条间却有缝隙,淡淡地漏出几丝金色阳光,照彻山谷的昏暗。二、重点语段“水皆缥碧”至“有时见日”。剖析:这一段承上文分写“奇山”“异水”。按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
5、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第二层(从“夹岸高山”到结尾):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
6、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的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审美鉴赏含蓄旷远的艺术境界作者在开篇就交代了他似在作一次无目的的随兴所至的漫游——所谓“任意东西”。发起这种漫游的初衷,我们可以设想成
7、是一次作者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的身心与自然的和谐相融。“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他随着那青白色千丈见底的、时而舒缓如镜、时而湍急甚箭的水流,感受那静默无语在河中的细石,也欣赏那悠然自得与波浪相戏的游鱼,水紧紧环绕在他的周围。“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他所描绘的“异水”好似随意点染之景,文字俭省,事物间跳跃性也大,却动静相宜、色质相配、深浅兼顾,貌似不经意间的点染之笔,给人们留下的是更多的美的联想和想象,在情境上,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山水相连。令作者更为流连的是秋日里愈发显得苍翠的“夹岸高山”。随着小舟的前行,作者放眼处,
8、山们仿佛活了,座座山峰也仿佛是由山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而生成。作者笔下的山峰不仅只是单纯地由静化动,而是仍处在一种变化相生中。作者此处,无疑凸显的是一种生命张力,传达的是一种刚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