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互动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1

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互动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1

ID:29149531

大小:8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互动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互动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互动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1_第3页
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互动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互动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互动课堂疏导引导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思维特点分析法是从命题的结论出发,分析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若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就可以判定结论是正确的.分析法的特点:有些题目用一般方法较难入手时,可以用分析法探索解题思路,然后再倒回去,得到问题的解决;也可以用分析法直接书写解题过程,步骤要清楚,书写要严格.综合法是从命题的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综合法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数学知识的各个方面,是解决问题非常重要的方法.分析法是和综合法相比较而清晰的.综合法逐步推求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而

2、分析法步步逆向寻求未知事项成立的充分条件,所以分析法和综合法从思维过程看是互逆的,叙述形式也有区别.一般说来,当题目已知条件较少,发展已知较困难时,可逆向思考,由果索因,用分析法解决.一般地,对于命题“若A则D”用综合法证明时,思考过程可表示为:综合法的思考过程是由因导果的顺序,是从A推演达到D的途径,但由A推演出的中间结论未必唯一,如B、B1、B2等,可由B、B1、B2能推演出的进一步的中间结论则可能更多,如C、C2、C1、C3、C4等.最终,能有一个(或多个)可推演出结论D即可.用分析法思考数学问题的顺序可表解为:(对于命

3、题“若A则D”)分析法的思考顺序是执果索因的顺序,是从D上溯寻其论据,如C、C1、C2等,再寻求C、C1、C2的论据,如B、B1、B2、B3、B4等,继而寻求B、B1、B2、B3、B4的论据,如果其中之一B的论据恰为已知条件,于是命题已经得证.2.应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证明问题需注意以下问题(1)应用综合法时,应从命题的前提出发,在选定了真实性是无可争辩的出发点以后(它基于题设或已知的真命题),再依次由它得出一系列的命题(或判断),其中每一个都是真实的(但它们并不一定都是所需求的),且最后一个必须包含我们要证明的命题的结论时,命题

4、得证.同分析法一样,并非一上来就能找到通达命题结论的思路,只是在证明的过程中对每步结论进行分析、推敲、比较、选择后才能得到.当然,在较多地积累一些经验,掌握一些证法之后,可较为顺利地得到证明的思路.而在证明的叙述时,直接叙述这条思路就够了.(2)应用分析法时,并非一开始就确信由结论出发所产生的那些推断(或命题)都正确,各个推理步骤及依次考虑的概念、定理、法则等都合适.这种推理方法仅仅是建立与需要证明的命题的等效关系,因而需要从这些关系中逐个考察,逐个思索,逐个分析,逐个判断,在得到了所需的确定结论时(它们是已证的命题或已知的条

5、件),才知道前面各步推理的适当与否,从而找出证明的路子.(3)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在实际证明命题时,应当把分析法与综合法联合起来运用,即当遇到较难的新命题时,应当先用分析法来探求解法,然后将找到的解法用综合法叙述出来.这样,可以培养我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数学论证的能力,使我们知道应该从何处入手,并明了为什么要这样证明的理由,而不至于盲目揣测,更不至于束手无策.规律总结1.综合法证明的方法是“执因索果”.此法的特点是表述简单,条理清楚.2.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先作语言的转

6、换,如把文学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或把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等,还要细致分析.把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明确表示出来.3.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是“执果索因”,便于解题思路的探录.4.使用分析法时要把握三点:(1)寻找使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时,往往先寻找使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再考虑这个必要条件是否成立.(2)分析法和综合法要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说“两头凑”,会使问题轻易解决.活学巧用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A⊥底面ABCD,求证:PC⊥BD.证明:(综合法)∵PA是平面ABCD的垂线,PC是平面ABCD的斜线

7、,如图连结AC、BD,则AC是PC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又∵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BD.故PC⊥BD.点评:本例图形具有很多性质,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去分析,可以得到多个证明方法,如可以转化为线面垂直来证线线垂直,也可以用向量来证明(因为图形中有AB、AD、PA两两垂直的基向量)等.例2已知a>b>0,求证:.证明:∵a>b>0,∴,即.进而,于是,即,∴.点评:综合法从正确地选择已知其为真实的命题出发,依次推出一系列的真实命题,最后达到我们所要证明的结论.在用综合法论证命题时,必须首先找到正确的出发点,也就是能够想到

8、从哪里起步.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广泛地联想已知条件所具备的各种性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由已知逐渐地引导到结论.例3已知a、b、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证明:左边=(+)+()+()-3,∵a、b、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2,且这三式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否则a=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