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02部分 01 选择题专项突破 突破题型05 信息给予类——“去粗存精”突破法练习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02部分 01 选择题专项突破 突破题型05 信息给予类——“去粗存精”突破法练习

ID:29068129

大小:1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02部分 01 选择题专项突破 突破题型05 信息给予类——“去粗存精”突破法练习_第1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02部分 01 选择题专项突破 突破题型05 信息给予类——“去粗存精”突破法练习_第2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02部分 01 选择题专项突破 突破题型05 信息给予类——“去粗存精”突破法练习_第3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02部分 01 选择题专项突破 突破题型05 信息给予类——“去粗存精”突破法练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02部分 01 选择题专项突破 突破题型05 信息给予类——“去粗存精”突破法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部分 一 突破题型5信息给予类——“去粗存精”突破法1.科学家将“人造基因”导入细菌,合成了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人造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3种RNA参与C.“人造基因”的表达过程不需要脱氧核苷酸做原料D.“人造基因”可能拥有全部的密码子解析:人造蛋白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此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mRNA、tRNA及rRNA(核糖体中)三种RNA参与;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此过程中不需要脱氧核苷酸做原料;密码子位于mRNA上。答案:D2.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

2、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解析:信息之一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信息之二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由此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如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抑制物的合成等有关。题干文字中没有有关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与P基因突变的关系的叙述。答案:D3.百合以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高温干旱环境。如图为百合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

3、.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均能产生CO2C.PEP、RuBP均能与CO2结合D.夜间细胞液pH可能会下降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而不是葡萄糖;由图可知,光合作用(叶绿体)中CO2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线粒体(有氧呼吸),二是来自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由图可知,CO2与PEP或RuBP结合分别形成OAA或PGA;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晚间时苹果酸进入细胞液中,使细胞液pH下降。答案:A4.生长因子是人体内一类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某种生长因子能与前脂肪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启动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脂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

4、长因子启动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仅指DNA分子复制B.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生长因子对前脂肪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D.前脂肪细胞膜上有能与生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生长因子启动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包括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生长因子属于信号分子,能与前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对前脂肪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起调节作用。答案:A5.逆向性痤疮又名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发于女性。2011年3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并验证了NCSTN基因的突变可导致逆向性痤疮的发生。下列关

5、于逆向性痤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逆向性痤疮是一种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逆向性痤疮只在女性中发病,在男性中不发病C.父母都患逆向性痤疮的家庭中子女也一定都患此病D.理论上,逆向性痤疮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解析:剔除干扰信息后,可提炼出“该病是由NCSTN基因突变造成的”,属于基因突变,即是单基因遗传病,而不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逆向性痤疮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论上男女的发病率是相同的,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有区别。父母双方都患病,子女中可能会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正常个体。答案:D6.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有重

6、要作用。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GABA发挥作用后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基丁酸在突触前膜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以防止被胞内酶分解B.氨基丁酸作用的机理是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增大C.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氨基丁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液中解析:由题意可知,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小体中合成,在突触小泡中储存,然后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大量阴离子内流,膜内侧电位进一步降低,从而增大了静息电位,使突触后膜不

7、易发生电位逆转,最终达到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目的;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能够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从而使氨基丁酸发挥作用后不被分解,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被抑制;氨基丁酸的特异性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氨基丁酸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而非细胞内液中。答案:B7.美国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一个研究组提出了两种分别叫做PBA和TUDCA的化合物有助于糖尿病治疗,其机理是: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