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03125
大小:63.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5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二)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
2、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道德的特征(了解)2.品德的特征(1)品德形成的后天性;(2)品德内容的社会性;(3)品德表现的行为性;(4)品德结构的稳定性;(5)品德抉择的自觉性。3.品德和道德的联系(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方面。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
3、内心体验:包括直觉的、想象的和伦理的三个方面。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同: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2、异: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第二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
4、三大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1)儿童的道德发展既非天赋,也不是社会规则的直接内化,而是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强度的影响。(2)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取决于他对道德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程度。(3)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有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性的过程,与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相关性。2、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感觉运动时期。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又分为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②权
5、威阶段(5-8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不再像前一阶段儿童那样被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汇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时期儿童思维广、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3、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1)在认知发展
6、与道德发展的关系方面,肯定了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2)关于儿童的道德发展的规律问题及道德发展过程中量和质的问题,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3)关于教育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认为,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加以促进。4、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局限性(了解)(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柯尔伯格与皮亚杰在理论上的分歧;2、柯尔伯格与皮亚杰分歧的原因;3、柯尔伯格改进实验(两难故事法)。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
7、段三个判断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①服从与惩罚的定向;②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③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④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定向;⑤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⑥良心或原则的定向。主要观点(1)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的发展也表现了较高的水平。(2)关于逻辑思维水平同道德发展水平的关系,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分别是达到道德发展的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的一个必要条件,就不是充分条件。这就是说,虽然认知的发展为道德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并不等于认知发展水平越高,道德发
8、展水平也就肯定越高。(3)柯尔伯格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纵向讲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都是按六个阶段的顺序依次向前发展。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价值与不足价值同主要观点。不足:几种不同的意见与看法(1)公正取向的伦理道德观和关怀取向的伦理道德观吉利根首先提出。公正取向的伦理道德观:依据共同的生活准则、权利和义务,人们应该如何相互交往,彼此相处。重客观性、逻辑性和理智型。关怀取向的伦理道德观:为了使每个人都得到关心和照顾,至少不使每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