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福米业-大荒地村的集约化之路.doc

东福米业-大荒地村的集约化之路.doc

ID:28989994

大小:10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5

东福米业-大荒地村的集约化之路.doc_第1页
东福米业-大荒地村的集约化之路.doc_第2页
东福米业-大荒地村的集约化之路.doc_第3页
东福米业-大荒地村的集约化之路.doc_第4页
东福米业-大荒地村的集约化之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福米业-大荒地村的集约化之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的集约化之路北京销售热线:186125634662011年09月15日08:5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钟劲李己平[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    大荒地村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最早因为大片的荒地而得名,现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水稻产地,大荒地变成了大粮仓。  大荒地村种植公司职工在操作收割机收割水稻。本报记者李己平摄    2011年初,大荒地村启动了大规模的耕地流转,实行集体统筹、公司化运作,兼顾了农民和国家利益,探索一种新型集体经济模式。近日,记者来到这里蹲点调研,想看一看耕地集约

2、化经营给大荒地村带来了哪些变化,这里的耕地流转为什么推进得这么快、这么顺,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研究、借鉴。    田还是那些田,种不再那样种    9月8日,大荒地村有机水稻田,一台收割机正在作业。田边,一辆货车正驶往远方,渐渐驶出记者视线。收割机手李文告诉记者,那是运输车,把刚收割的稻谷拉到东湖米业公司深加工。站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往两边看,大片黄绿的水稻一直绵延到远处的林带。    过去,这大片的田地分割成无数块,由各家各户承包经营。今年初,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集体作出决定:在保持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全村1300公顷耕地的绝大

3、部分实行集体统筹。    流转费用定为每公顷13000元,高出农民自己耕种平均收入1000元,同时把国家的各项种粮补贴2500元给农民。农民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每年1月10日就可以领到每公顷15500元钱。    村里集中耕地后,成立农业种植公司实行集约化经营、公司化运作,形成了新的集体经济。同时,种植公司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福集团签订订单,集团按照每市斤高出市场价0.2元到0.3元收购种植公司水稻、负责提供生产全程技术服务和收割储存,并按照低于市场价10%至20%收取相关费用,过去“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模式变为“公司加公司”模式,形成了新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4、 村种植公司农场场长于善东站在松软黝黑的田土上告诉记者,农民人力收割,一亩地一个人要干上一天,现在让机器干,20分钟就完活。“以前农民为什么不用收割机呢?”记者问。“用不上。”于善东解释说,“耕地没流转前,农民各种各的,成熟期不统一,有的早熟,有的晚熟,机子经常进不去。现在农场统一耕种,机械化才派上了用场。从插秧到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耕地集约化经营,彻底改变了大荒地村传统的分散生产方式,让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成本下降,附加值增加,种粮效益大幅提升。村党委书记刘延东给记者算了几笔账:过去分散经营,农忙季节用工很贵,实施机械化可降低生产成本1

5、5%到20%;农资统一采购,又可以在价格上争取优惠;各项加起来,一公顷稻谷可降低生产成本3000元左右。而在另一头,由于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粮食品质得到保障和提升,市场价格上去了。目前,大荒地村的“大荒地”牌大米已成品牌,市场售价达到7元左右一市斤,高出市场均价2到3倍;特优米售价更翻了几番,每公斤最高可达到100元。一降一升,种粮效益增加了,过去农民一公顷水稻平均纯收入为12000元左右,现在村种植公司可达到19000元左右,集体经济因此发展壮大起来。    大荒地村党委副书记管作新告诉记者,耕地集约化经营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

6、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过去分散经营时的田埂、废旧机井等设施占地都变成了耕地,全村耕地面积因此增加了4%左右。    丰收不仅在田里,“上楼”不用去城里    耕地集约化给农民收入带来什么变化?记者走访了大荒地村村民麻刚英家。走到院门口,就发现一块做铁艺的广告牌。麻刚英告诉记者,这是儿子竖的,他几年前在吉林市区乌拉街开了一家铁艺店。她说:“儿子早就出去务工了,我跟丈夫过去很难出门,家里的6亩3分地要伺候。就拿看水来说,三天两头就得去盯着,怕田里干水。现在好了,今年3月份家里的地全流转给村里了,丈夫3月底就去城里开了家旅店,我到村里农场上班,成了拿工资的人。”    看得出这家人

7、很能干,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客厅里电脑、电视、电话、冰箱齐全,宽大的炕上,还有专门为小孙女设计的婴儿房,墙上贴着儿童启蒙图片。提起耕地流转,46岁的麻刚英满脸欢喜:“不种地了,我们更忙了,但是忙得开心。”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耕地流转后,村里每亩给流转费1300元,比自己种收入还高;为鼓励搞流转,村里还制定了一些政策,今年孙女出世,村里给了500元,婆婆84岁了,村里每年补助500元;丈夫的旅店一天少说能挣200元;自己在农场上班,一天工资80元,秋收下来可以挣到10000元。她告诉记者,儿子一直想买轿车,现在有能力“赞助”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