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节课.doc

第一百二十六节课.doc

ID:28818151

大小:58.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14

第一百二十六节课.doc_第1页
第一百二十六节课.doc_第2页
第一百二十六节课.doc_第3页
第一百二十六节课.doc_第4页
第一百二十六节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百二十六节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百二十六节课思考题475、在顶礼句中,华智仁波切是怎样赞叹自己的上师的?476、对于“视师如佛”,你是怎么理解的?你做得怎么样?试着经常用教证来调整自己的心态,生起并增上这种信心。477、为什么上师瑜伽是最深的修法?请用教证说明。478、在修持上,试着为自己规定念上师瑜伽的次数,并尝试观想一切都是上师的幻变与游舞。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大圆满前行》中,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解脱利益、依止上师,这些共同

2、加行已经讲完了;不共加行中,皈依、发心、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也讲完了。从今天开始,讲上师瑜伽。五、上师瑜伽上师瑜伽:瑜伽就是相应的意思,所谓的上师瑜伽,就是与上师相应的修法。首先,是华智仁波切对上师的顶礼句:首先依止胜师如教行,中间百般苦行而实修,最后密意无二得师传,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首先观察、依止极为殊胜之上师,并依教而行;在中间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又百般苦行,一一实修上师所传的法要;到了最后,自己的心识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尽得上师的密意与传承。就是在这样的无等上师足下,作者恭敬顶礼。◎与作者一样顶礼上师在座各位中,很

3、多人也有好的缘分,自己依止的上师,也是真正的善知识。这些善知识,就像如来芽尊者一样,在依止上师时,也是依教奉行、百般苦行、尽得密意,不愧为上师的亲传上座弟子。能依止到这样的善知识,当然是自己的福分。福分浅的人,也许是不同因缘所致,他依止的上师,不一定有前辈上师们的依师历程,最多只能说“依止过”而已。说到这里,有些话我不得不说:在依止上师方面,现在的汉地有点乱!微博上我也讲过了。有些“上师”别有用心,打着“某某佛菩萨转世”的旗号,谋取私利;而有些佛教徒也很迷茫,容易生“信心”,所以盲目依止,最终导致了违越教规、教义的不良后果,而这也是二者共同的过失。因此,

4、在依止方面,一定要像“依止上师”章节中所讲的,首先是认真观察,之后是如理依止。所谓如理依止,就是在依止以后,至少不再寻找上师的过失了。那现在,我们也应该像华智仁波切一样,在所有的传承上师足下,满怀信心,恭敬顶礼。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丁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不管你修什么法,只要是正法,由修上师瑜伽的加持,便能以强迫方式,令你的相续中生起真实的出世间智慧。◎要寻找真正的善知识当然,你首先必须寻找一位具足一切法相的真正善知识,这在你学佛修法的历程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5、善财童子依止善知识的故事,可以说人人皆知,他最初在文殊菩萨面前发起菩提心,那时虽已通达许多内外法门,但在修持上还需要指点。所以,尽管是利根,文殊菩萨还是让他参访、依止善知识。于是他一路南行,相继依止了五十三位上师。这些上师都是具相上师,我们要依止的话,也应该依止这样的上师。当然,上师所应具的法相,其界定标准是很严格的。如果你认为,这位上师很好看、很可爱、很慈祥,所以是真上师,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些都不是法相;如果你是凭感觉,“我觉得这个上师跟我好有缘”,这样凭着“有缘”、“无缘”的分别念,也不能判定;或者,你根据别人的介绍、上师的自我介绍,就认定他是真

6、正的上师,这也不见得合理。你应该观察:这位上师来自哪里?他曾经依止过哪些上师?他是否具有经论中所讲的上师的法相……可见,要找一位具相善知识,也并非易事。不过,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值得的。就算你要找个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他的实力如何、人际关系如何,也都要考察,不可能路上随便抓一个就是,就跟他合作,创办什么什么项目。世间的普通合作尚且如此,更何况出世间的师徒因缘,怎么能不慎重呢?因此,在寻找善知识方面,一定要用智慧观察,不能太愚笨。◎视师如佛在找到具相善知识以后,你应该依教奉行,对上师生起真佛之想,诚心诚意祈祷上师,这一点十分重要。不过,对某些人而言,要视某些上师

7、为佛,好像也很难:“我对这个上师,实在生不起‘佛陀想’。不说‘佛陀想’,就连‘菩萨想’也不行。上师的言行,我现在越来越不理解了,越来越觉得他有问题,您一定要多加持我,不然我马上要生邪见了……”实际上,这就是先前不观察的结果。如果你观察过,也决定依止他了,那无论如何,都应该这样观想。也就是说,依止以后,要视师如佛,将上师作真佛想。有人认为,“视师如佛”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修法,汉传佛教里没有。其实不是,汉传佛教里也有。如《金刚顶经》《金刚顶经》:又名《大教王经》、《教王经》,全称《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唐不空译)、《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

8、三昧大教王经》(赵宋施护译)。云:“恭敬阿阇黎,等同一切佛,所有言教诲,皆当尽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