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doc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doc

ID:28764054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4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doc_第1页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doc_第2页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并能通过关系式△H-T△S由给定的△S数据定量判断反应的方向。2、使学生了解熵变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存在熵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热力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汽车尾气是现代城市中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有人提出如下方

2、案进行尾气治理:2NO+2CO==N2+2CO2,你如何看这个方案?教师由该问题提出来研究化学反应方向的意义。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自发进行的依据有哪些?联想生活中的实际阅读课本,并交流讨论,认识到研究一个反应,首先考虑的是反应的方向性。有必要寻求一种客观的判据,用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所学内容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探究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课程讲解](讲解)自发过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3、,不需要外界做功(如光、电等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提问)你能举出自然界中的一些自发过程吗?(交流·研讨)1、放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而吸热反应不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能否举例说明。2、通过附表1提供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小结)(过渡)聆听,积极思考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学生提出一些反应,并进行分析,讨论,并置疑。分析数据,组内讨论,获得结论,焓变不是影响反应方向的唯一因素。介绍自发反应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以下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有效连接。1、获得对“焓变

4、与反应方向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3、碳酸钙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而在高温下能。通过比较△H的大小关系,得出①升温并不能改变反应的放热或吸热的关系,即不能改变△H的符号。②温度对△H的数值影响较小,为以后在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使用298K下的△H,提供感性认识。③激发学生探究影响反应自发进行的其它因素。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1、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提问)我们知道,物质的溶解是自发过程,但是有的物质溶解过程放热,有的物质溶解过程吸热,而有的

5、物质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微乎其微。那么,这些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因素使这些过程能够自发进行?(教师讲解)熵、熵变举例:如一盒玻璃珠(内有红、绿颜色,每一种颜色的有1000个),原来按红玻璃珠和绿玻璃珠分开排列,若充分摇晃盒子,则如何?重新摇回原状态,可能性有多大?熵:定义,符号、单位、注意与焓的单位的比较,注意数量级上的差异。练习分析一些熵变的情况例:同一物质不同的聚集状态,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固体的溶解、水的汽化、墨水在水中的扩散以及气体的扩散过程。(提问)根据附表2中的数据回答问题:1

6、、熵增反应一定能够自发进行吗?2、熵变对反应方向有什么影响?(教师小结)(过渡)(小结)1、焓变和熵变共同影响反应方向2、二者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存在着定量的关系:△H-T△S<0,正反应自发进行;△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H-T△S>0,逆反应自发进行。(该判据前提是: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聆听、理解、质疑、讨论、分析数据、回答问题。聆听、记忆。利用宏观的比喻,帮助理解微观的概念,了解混乱度、熵、熵增等概念。有助于了解熵的概念及一些过程的熵变情况。1、获得对“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这一

7、问题的感性认识。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根据前面知识的讲解,学生获得反应的方向与焓及熵都有关系,为引出△H-T△S作为反应是否自发的判据提供感性认识,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该判据,并为进一步的应用打下基础。根据△H-T△S判据,自学,并分析一些化学反应的自发性。教师小结,指导形成拓展视野的温度与反应方向的示意图。理解判据、练习掌握。认识、理解示意图。练习明确焓与熵在判断反应的自发性上同时起作用,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对概念的语言描述,又上升到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提高综合能力。又能用直观的图示,帮助理

8、解抽象的概念。(提问)①△H-T△S的适用范围②△H-T△S<0反应是否能实际发生。阅读、自学、回答问题认识判据的适用范围,并为反应速率问题的教学埋下伏笔。(追根寻源)自学学生经过学习,能顺利回答疑问,获得成功感。附表表1反应反应焓变4Fe(OH)2(s)+2H2O(l)+O2(g)==4Fe(OH)3(s)△H(298K)=-444.3KJ·mol-1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H(298K)=37.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