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44671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军械士官教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军械士官教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黄文胜刘军卿袁涛赵纪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摘要】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士官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办学路子,顺利地实现士官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当前急需探索和亟待解决的课题。木文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专业设置特色、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探讨以肉位需求为导向的士官教育改革。【关键词】军械士官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岗位【中图分类号】E2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176-02伴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深入和步伐的加快,部队对士官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越来越
2、明显,岗位需求是构建军械士官人才培养的第一模式,军械士官教育必须坚持以岗位为导向,改变军械士官教育与部队、岗位能力脱节的状态。军械士官教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是指以满足部队岗位需要为目标,以部队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与部队岗位需求导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及实施途径是目前部队和军械士官院校广泛关注的热点。木文结合军械士官教学与管理的实际,从三个方面对军械士官教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一优化专业设置,突出军械士官特色专业设置是部队需求与军械士官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部队需求的关键环节。
3、士官教育设置专业时,应以满足部队基层军械士官岗位任职需要为导向,与部队军械士官岗位所属的专业类别相对应,甚至直接对应于具体岗位。同时,学校应考虑部队军械士官岗位种类、数量的变动,注重所设专业的实用性。在专业建设中,一方面,学校对专业设置要有长远眼光,要走在部队建设的前面,应定期了解和掌握今后一段时期部队武器装备发展、作战保障样式变化的趋势,科学预测随之带来的士官人才培养层次、规格和数量等的变化,尽早开设新专业,适吋调整现有专业的方向,建立门类齐全、系统配套、结构合理、适砬需要的士官人才培养专业体系;另一方面,要对己经成为学校优势的、有特色的传统专业,采取扶
4、持、帮助的政策,进一步做人、做强、做特。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1.课程S标应突出岗位需求S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军械士官课程目标设计,不仅要冇职业教育共性0标要求,而要奋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岗位的工作标准,要明确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0标定位。突出岗位培养0标并不否定一般人文素质和一般职业素质培养目标,而是把学员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以及审美、体质、心理等素质教育冋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岗位技术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贯穿其中。这种一般素质、本位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课程0标模式,由于课程0标瞄准某种职业,落实到具体岗位
5、,就业方向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使课程S标直接与岗位S标挂钩,可以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员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2.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岗位能力本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设计军械士官教育课程内容,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其具体做法是:首先,以岗位所需的能力为主线,包括胜任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直接反映岗位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一般是经过岗位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其次,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6、。再次,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设计思路,是使高职课程突破学科理论体系,形成符合职业培养0标的特色,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冋吋,由于其职业能力的内涵宽泛,不仅有技术能力要求,而且包括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员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适应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主张通过课程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增强课程弹性,对职业化课程进行优化和补充。相对于传统教育课程,模块化课程本身具奋灵活性的
7、优势。艽基本设计思路是:对某•一专门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岗位方向性课程。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方向性课程模块的组合,构成一个专业及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能体现专业特征的,专业性课程是灵活多变、体现专业方向特征的。整个课程结构因核心课程内在结构以及方向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而富有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2.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开放性以岗位为导向的课程实施过程,应是一种开放的教学过程。其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学科概念和结论,而是向学生提供多种
8、学4方法和学习路径,包括提供各种参考书、各种视听材料、计算机软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