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44937
大小:83.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福建省泉州中考语文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⑴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分)宏伟——弘()桥梁——粱()摩崖——摹()遐迩——暇()⑵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A.“
2、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⑶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分)2.诗文默写。(10分)①烽火连三月,②,以观沧海。③晓镜但愁云鬓改,④,塞上燕脂凝夜紫。⑤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化作春泥更护花。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3.按提示填空。(任选3处作答)(3分)初中阶段,我们学了不少鲁迅
3、先生的文章,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被他的伟大精神所感染。读《故乡》,我们感受到他的强烈愿望;读《风筝》,我们钦佩他的可贵精神;读《鲁迅自传》,我们敬仰他的崇高品格;读《藤野先生》,他那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4.民俗节日探究。(7分)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⑴了解民俗节日。(2分)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民俗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民俗活动赏月踏青舞狮
4、赛龙舟饮食文化包粽子吃润饼尝月饼吃团圆饭⑵品评民俗节日。(3分)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特色一:特色二:⑶探究诗句内涵。(2分)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名著阅读。(8分)⑴以“奋斗”为话题,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2分)⑵下列名著中人物的经历与“奋斗”关系不够密切的一项是()(2分)A.格列佛B.鲁滨逊C.保尔·柯察金D.骆驼祥子⑶从以上与“奋斗”关系
5、密切的人物中选取两位,各简述一个例子,作为你所阐述的观点的论据。(不少于30字)(4分)①人物事例:②人物事例:二、阅读(5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5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6、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阡陌交通,
7、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A.便舍船太丘舍去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8.翻译句子。(6分)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9.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5分)神奇的地声韩长代、田锟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古今中外的例
8、子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地震前发生的地光、地声,以及水位变化等。其中的地声,可以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我国史书上记载地声的例子很多。《魏书·灵征志》载:山西“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清朝乾隆年间的《三河县志》记载1679年三河8级地震前的情景:“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