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29415
大小:18.2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价体系构建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价体系构建探索 XX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对新型职业农民问题进行阐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多个文件对此进行部署安排,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大战略地位逐步得以确立。XX年农业部、财政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1亿~15亿元,培训100万左右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广播电视
2、学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力军、主渠道,每年培训超过50万人。为提升管理效率、培训质量、培训效果,现围绕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培训前涉因素、培训系统因素探索构建培训评价体系。 一、传统农民培训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评价维度单一 根据Kirkpatrick模型以及Holton模型,培训的评估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反应层,即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的主观感觉;第二,认知层,即学员在知识、技能或理念等方面学到了什么;第三,迁移层,即学员的工作行为有多大程度的改变;第四,绩效层,即通过改变工作行为获得的收益。而中国农民培训评价长期过度关注反
3、应层面,即农民满意度。由于参训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参训动机差异大,因此农民对培训工作是否满意的评价,更多是主观感受,对指导改进培训工作作用不明显。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评价的调查手段低效 中国农民
4、培训评价一直缺乏有效调查手段,长期依靠问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自然资源、农业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培训实施标准化要求不一致,在少量地区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数据很难反映全面情况。在全国开展问卷调查,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又过于巨大。 数据利用率低 由于评价内容主要关注反应层面,调查范围代表性不足,因此获得的评价数据代表性不足、有效性不高,一方面无法对全国整体工作发挥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无法对单项工作产生确切评价及指导作用。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价体系构建 理论模型构建与量表设计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
5、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Badwin和Ford的培训迁移系统模型将迁移过程分为培训投入与迁移结果。其中培训投入包括迁移的三大影响因素,分别是受训者的特质、培训设计与工作环境;迁移结果指受训者将培训内容类化至工作中。Holton首次
6、提出了培训迁移系统整合分析框架,该框架不仅评估培训效果,而且可以评估可能影响产生这些效果的因素:其中前置影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环境因素和能力态度因素;培训迁移绩效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在Holton模型上,本文设计的培训效果模型主要包括输入和输出两部分,输入为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培训前涉因素、培训系统因素和环境因素,输出为培训迁移效果。根��该模型,并结合农民培训文献研究结果,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培训设计了一份培训效果评价量表。 评价信息采集设计 针对传统调查手段低效的情况,现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培训过程
7、及培训评价需要的信息,共有三个信息采集渠道。 1.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采集每年参训的100万农民的基本信息、产业信息等,以便对之后收集的培训评价信息进行分类分析。 2.建设云上智农APP,学员可以通过云上智农APP或web版云上智农进行在线学习、问答互动及培训评价。 3.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学员课程、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时间、培训基地等进行记录。对培训评价数据的分析结论与系统采集的信息比对后,可反馈至具体工作、具体环节,为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评价数据应用设
8、计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