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37234
大小:1.26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8
《清华六整理-报告补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鄭武夫人規孺子【三】……亡(無)不溋(盈)亓志於吾君之君己也。(使)人姚(遥)(聞)於邦(邦,邦)亦無大䝵(賦)於萬民。王挺斌:“溋亓志”其實讀為“逞其志”更佳。古書“逞志”一詞十分常見,出土古文字材料中亦不少見。劉樂賢《九店楚簡<日書>補釋》,《戰國秦漢簡帛叢考》,2011年11月,第80頁。又,頗疑“䝵(賦)”一詞當直接讀為“徭賦”,指的是徭役與賦稅,《韓非子·詭使》:“習悉租稅,專民力所以備難充倉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狀匿附託有威之門以避徭賦,而上不得者萬數。”【三】—
2、【四】吾君函(陷)【三】於大難之中,凥(處)於衛三年,不見亓邦,亦不見亓室。女(如)毋有良臣,三年無君,邦家亂巳(也)。【四】。程浩:簡文講講武公“陷于大難之中,處衛三年,不見其邦,亦不見其室”。比較難以理解的是,武公身爲鄭國國君,爲何要“處衛三年”。我們認爲,這或與平王東遷成周有關。《左傳》云:“我周之東遷,晋、鄭焉依”,鄭國在平王東遷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平王東遷之初,在成周立足幷未穩固,仍然“陷于大難之中”。武公處衛三年,乃是爲了在旁輔佐平王。在武公之時,成周的東北仍爲衛國所控制。按照《鄭文公問太伯
3、》的說法,鄭國到了莊公時期才“北城溫、原”,“東啓隤、樂”,將鄭、衛兩國的邊界推到更往東的河南輝縣附近。因此,武公在鄭衛交界的成周夾輔平王自然可稱“處衛”,而簡文中武姜說“自衛與鄭,若卑耳而謀”也可印證這一點。王挺斌:“巳”字又出現在本冊清華簡《管仲》、《子產》篇。“巳”、“也”形音有別,“巳”字恐不能直接讀為“也”。“巳”字有作為已止之詞的用例,“已”字形其實是“巳”的分化。季旭昇《說文新證》,藝文印書館,2014年9月,第979頁。“已”字在古書中也常常作為句末語氣詞出現,用法有時候同“也”,有時候同“矣”。
4、楊伯峻《古漢語虛詞》,中華書局,1981年2月,第253、254頁。“巳”、“矣”也有異文的例子,如今本《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北大簡本則作“天下皆智美之為美,亞(惡)已;皆智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已”寫作“”。或有學者認為類似用法的“巳”乃“矣”通假字。白于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第38頁。但是,“巳/已”的語氣詞用例既然那麼豐富,其實也可以保留其虛詞特性,不一定非得取消。【五】自(衛)與奠(鄭)若卑耳而(謀)。王挺斌:“卑
5、”字,整理者引古注訓為“近”,可信。可以補充的一點就是,---“卑”字訓為近,可能就是“比”的假字。“卑”、“比”音近古通,例多不贅。“卑耳而謀”實際上就是“比耳而謀”。【五】—【七】今吾君旣世,孺子【五】女毋知邦政,屬之大夫,老婦亦將糾修宮中之政,門檻之外毋敢有知焉。老婦亦不敢【六】以兄弟婚姻之言以亂大夫之政。孺子亦毋以埶(暬)豎卑御,勤力(价)馭,(媚)妬之臣躳恭其顏色、【七】(掩)於其巧語,以亂大夫之政。劉光:孺子女毋知邦政,女讀為如。石小力:“埶”字還見於簡15“埶嬖”,亦括注為“暬”,從楚簡及古書用字習
6、慣看,還是括注為“褻”較好。卑御之卑讀為“嬖”,“嬖御”見於《禮記·緇衣》:“毋以嬖御人疾莊后。”上博簡《緇衣》簡12作“毋以辟(嬖)御衋莊后”,郭店《緇衣》簡23作“毋以卑(嬖)御息莊后”。馬楠:“孺子亦毋以褻豎嬖御勤力射馭媚妬之臣躳恭其顏色、掩於其巧語,以亂大夫之政”應當作一句讀。“褻豎”、“嬖御”、“勤力”、“射馭”、“媚妬”並列。毛公鼎有:矧唯乃智(知),余非用有聞。父,之庶出入事于外,敷命敷政,小大楚(胥)賦。無唯正聞,矧其唯王智(知),廼唯是喪我國。兩句都以“知”、“聞”對文,謂出入諸事、小大邦胥賦,
7、唯毛公(亦即“正”)知,王不與聞;如果政事官長不聞,唯王知,會導致國家喪亂。《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庶獄、庶慎,文王罔敢知于茲”,也是委任官長(正)治理,王不與聞的意思。詳馬楠《<尚書>、金文互證三則》,《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年11期。《鄭武夫人規孺子》“(武公)使人遙聞於邦”,“孺子女毋知邦政,屬之大夫”、“門檻之外毋敢有知焉”,《管仲》“大夫假事,便嬖知官事長”【九】。《子產》古之狂君“以自余智,……任砫(重)不果”【一八】。都是指職責歸屬而言。【一六】是有臣
8、而爲埶(暬)辟,幾(豈)旣臣之獲辠,或辱先君,曰是亓(藎)臣也?【一六】馬楠:《大雅·文王》有:王之藎臣,無念爾祖。“藎臣”之“藎”,《爾雅·釋詁》、毛傳、鄭箋皆訓爲“進”,謂“王之進用臣”(鄭箋),後代注家多同此說。而“藎”字《方言》中另有訓詁“餘也”,即用作“燼”之通假字。又《桑柔》“具禍以燼”,《釋文》“藎,才刃反,本亦作‘燼’”,是陸本作“藎”。清華簡《皇門》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