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32193
大小:4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7
《力合成——-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 力的合成l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教学根据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突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把本节课设计为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完成认知的过程中,通过提水桶实例感悟身边的物理学,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l 教学背景(一)本节教材分析 在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它是前几节内容的深化,依据等效思想给出合力与分力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推理归纳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使学生对矢量和标量认识得
2、以完善。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面对普通班高中学生,此层次学生认识兴趣极低,基本上没有学习动机。他们在初中物理中,学习了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通过实验探究感知力的合成定则,力争突破原有思维定势。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归纳分析法.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电脑及投影仪、方木板1块、弹簧秤2个、橡皮筋1
3、条,20 cm细线1条(两端打好套)、白纸1张、图钉几个、三角板一对、刻度尺(学生探究实验用),杠铃片,绳子(演示实验用) 资料.教学流程: 1.复习初中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2.生活中并不都是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提水桶的实例引入新课 ,由提水桶实例感悟分力合力,提出探究问题 3.学生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 4.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方法 5.得出四边形定则,图示法的应用 6.探究合力大小与分力关系 7.共点力概念及说明能形成共点力的条件8.学习效果反馈(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悟合力与分力,
4、领会等效替代思想 2.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出共点力合成定则。 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归纳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想象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现象感悟合力与分力,领会等效替代思想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共点合成定则。 2.通过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归纳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资料. 3
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定则.教学难点1.实验数据推理获得“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大小与分力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生活现象:请两位同学亲历体验提水桶。1.请两位同学分别单手提水桶。说出你的感受。2.请两位同学共同单手提水桶。说出你的感受。3.请思考:比较一下两个人拉开些点距离提水桶省力还是靠近些距离提水桶省力? 上述物理情景中蕴含怎样的知识,你能用科学的语言概括它吗?本节课我们从此现象出发来学习有关
6、力的合成知识.(从生活走进物理,激发兴趣)二、新课教学复习:初中所学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完成课本P62思考与讨论 生活中并不都是两个力合成时是在同一直线上,展示例子。(一)、合力与分力学生继续观看生活中提水桶的实例,让两男生,两女生,一个男生分别拉绳提杠铃片,体会并感受,资料.从物理学的角度谈自己的感悟,通过教师的启发完成以下知识的学习。(培养观察、想象、语言表达能力) 1、前面两种提水桶的情景和后面三种拉绳子提杠铃片的情景中力的作用效果怎样? (答:作用效果相同) 2、谁是谁的合力,谁是谁的分力?(答:F是F1
7、 、F2 的合力, F1 、F2是F的分力) 3、从力的作用效果看合力与分力关系? (答:等效替代) 4、F是F1 、F2的合力,那F与F1 、F2大小关系怎样?(引入下个问题)(二)力的合成: 1、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力的合成?(答: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2)、什么是共点力? (答: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猜想F与F1 、F2的关系(学生可能在上一环境感悟中说出),设计怎样的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本节
8、实验方案:用一条橡皮条代替水桶,用两支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把它拉长X,读数F1 、F2为两个已知分力的大小,并记录两个分力方向,再用一支弹簧秤把橡皮条拉长到同一点,读数为合力F大小(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记录方向。画出各个力的图示,就能研究出力F与力F1、F2的关系.(学生也可能提出其他方案)资料. 3、一个同学到前面和老师一起演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