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80915
大小:74.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融合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融合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汉语国际影响力也日渐提高,国际上兴起“汉语热”。汉语的国际推广是汉语“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当地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和当地文化融合的现实问题,例如一些西方国家对汉语的国际推广对木国文化的影响持警惕态度,部分国家甚至对“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进行监视。以上种种,都是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血临的文化融合问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解决。【关键词】对外汉语;国际推广;文化融合;综合国力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
2、125(2017)01-0250-02一、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考古资料已经证明,秦代汉语就已经通过民间交往实现了传播,在中东和日本也分别发现了有汉语印记的文物。进入唐代以后,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大幅提高,周边国家纷纷学习汉语,FI本还数次派遣“遣唐使”来我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明清时期,随着到东南亚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汉语的国际推广步伐加快。进入近代,随着屮国国门被打开,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在屮国这个原料和资本商品产地的地位,西方列强开始重视学习,但这一阶段的汉语国际推广是被动的,且打上
3、了时代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经济长足进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汉语的国际推广步伐加快。根据数据,截至2015年10月,各国己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仅次于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可以说,汉语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通用语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取得骄人成绩。二、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文化融合问题首先,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汉语国际推广现象的不当警惕。虽然汉语国际传播包括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活动并不是以灌输中国的价值观为目的,只是在于汉语和屮国文化
4、的传播,但仍然会遭遇西方国家政府和民间的质疑。汉语国际推广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高和国际影响力扩大而自发产生的现象,并不是中国政府或人民有意为之,学习汉语能够让外国人更好地与屮国人进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本质上是共赢的事情。但部分国家和地区由于长期对中国存在偏见,认为汉语国际推广是中国政府处心积虑进行“文化殖民”的措施,加上个别国家恶意渲染“屮国威胁论”,导致汉语国际推广在与当地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面临来自政府等外部压力,这对汉语国际推广及其与当地文化融合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文化自身的差异导致的融合困难。汉语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语言,所谓古
5、老,是汉语成为一门语言,己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所谓年轻,是汉语与时俱进,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吐故纳新,很快地接受外来文化,并融合到汉语自身的语言体系中。因此,汉语本身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由于鲜明的文化特质,导致汉语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时,往往面临着当地人民不理解汉语表意,对汉语的发音规则以及语法规则难以理解,尤其对汉语承载的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困难,最终阻碍了汉语的使用和国际化传播。这也是现阶段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融合方的又一问题。再次,是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语言具有“听、说、读、写”四个功能,学习一门外语,必须要遵循良好的学习方
6、法,才能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使用这门语言。由于我国对外汉语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最近十几年冰开始起步,国内对汉语国际传播如何与当地文化融合的课题研究才刚刚起步,处于实践累积阶段。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影响了外国人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和理解程度,不利于汉语国际推广及其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三、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及其与当地文化融合的路径“文化融合”主张“和而不同”的原则,融合不等同于同化,通过文化融合和交流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更为多元化,更加富冇活力和生命力,所以文化融合较之文化霸权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7、一是要消除外国人不必要的担忧和警惕。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引领者的作用,通过政府间合作的方式,推动汉语国际推广。政府要重视汉语的国际推广,适当借鉴韩国政府在引领“韩流”风靡亚洲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加大民间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民间交流是释放善意的最佳途径,要广泛通过商贸合作和教育交流的途径,以民间团体为屮坚力量,开办民间背景的汉语国际推广组织,和有着官方背景的孔子学院一起,实现官方与民间两个渠道,多方位加强汉语国际推广的力度。在教学篇章的选择上要开拓视野,把选择的范围扩大到全球的“华语文化圈”,包括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的
8、华人著名作家乃至欧美等全球范围内一些著名汉学家的文章,在教材选编形式上尽量淡化中国国家意识,而注重汉语的规范标准,“使汉语传播如‘润物细无声’之春雨般平和,如‘奔流到海不复回’之江河般长远。”既要正确认识这些困难和阻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