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进展

ID:27793916

大小:51.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进展_第1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进展_第2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进展_第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进展_第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进展曾国洪广丙百色市丙林县人民医院533500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一直都是网扰医学界的临床难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点是慢性或复发性上消化道症状引起括餐后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和早期的饱腹感,同时相关检查没有发现可以解释病症的全身器质性疾病。国内外流行病学显示: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在普通人群已经估计有20-40%,大多数这些病人被认为FD。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因素、神经因素、胃动力减低、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相关。正由于其确切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往往也是多个方面的,PPI类制酸剂

2、(奥美拉唑)、胃动力药物(丙沙比利)、抗抑郁药物(曲美布丁、帕罗丙丁)、消化酶类甚至经验性的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往往是木病治疗的首选。木文将就学术界近年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做一综述。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丙药草药针灸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源自胃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烧灼感为主要表现。其诊断标准为美国胃肠病协会于2006年6月发布的“罗马III诊断标准”,新标准中FD被定义为患者有症状但在胃十二指肠局部没有任何有机、系统性、或代谢疾病用来解释症状[1]。在最新的指南中,美国

3、胃肠病协会引入了两个新子类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部的疼痛综合征(EPS)。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两个子类能准确反映临床病人的疾病情况。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症状强调不适,因为许多患者无疼痛主诉,而是反应尾部烧灼敢、腹胀或者早期的饱腹感。在FD的治疗中促胃肠动力药使用最为广泛。文献报道显示[2]对比安慰剂组各种治疗对FD治疗的有效率大约为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FD为6-14%,而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治疗效果提升为7-10%,组胺2型受体拮抗剂为8-35%,促动力剂18-45%,三环类抗抑郁药(TCA)64-70%,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并不优于安慰剂。草药及其提取物、以及中医针灸治

4、疗FD相关症状拥奋历史悠久且疗效肯定[3】,既可解除患者症状,又可提高生存质量,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中草药和针灸疗法可能会成为FD治疗的一个突破。1、1、药物治疗1.1西药治疗PPI类制酸剂(奥美拉唑)、胃动力药物(西沙比利)、抗抑郁药物(曲美布丁、帕罗西丁)、消化酶类,PPI类制酸剂在治疗胃食道逆流及消化性溃疡中取得了极大成功,因此,质子泵抑制剂的己经广泛用于冇治疗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和诊断FD的患者。然而,相关证据表明,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有限,PPI类奋效可能仅限于那些伴有胃酸反流症状的病人[4】。近年来更是有大量meta分析认为西药治疗FD效果并不理想Pharmacological

5、interventionsfornon-ulcerdyspepsia),国内学者运用抗抑郁药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片的基础上添加三环抗抑郁药多虑平,每晚睡前1次;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片,治疗4周后显示总有效率为为89.9%,65.8%。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奋关,多虑平、质子泵抑制剂及胃肠动力药联合治疗FD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5】。1.2草药及其药提取物治疗半夏泻心汤、自拟复方,草药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越来越受欢迎的。Konstantinosj.Dabos[6]将148名符合罗马II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

6、配接受Chiosmasticgum350毫克(一种从黄连木乳香树的树干中提取的树脂滲出物,长期以来他被运用于整个地中海东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tid或冋等剂量安慰剂,观察治疗后3周对比基线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的变化进行评的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显示与安慰机组相比接受Chiosmasticgum350毫克的治疗组FD症状明显改善。国内报道用53例病人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和多潘立酮对照组对比[7】,均服药两周。随访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3.01%。对照组:总冇效率75.47%,显示•单纯中药方剂治疗效果高于胃肠动力药。2、2、针灸治疗国内学者曾芳等[8】选取了8名FD

7、患者和8名健康对照组(HC)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大脑活动受针刺刺激的影响。每位HC仅接受18F-FDGPET-CT扫描基线,而每位患者接受基线扫描和针灸刺激后扫描。ST34(梁丘),足三里穴(足三里),ST40和ST42(行间穴)的FD患者进行手动针刺刺激。结果显示相对于HC,FD患者左侧尾状尾巴和扣带冋表现出较低的糖代谢,且有较高的糖代谢在左颞下冋(P<0.005)。针灸刺激后,FD患者表现为一个糖代谢减少中央后冋和小脑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