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ID:27669373

大小:1.14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2-05

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_第1页
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_第2页
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_第3页
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_第4页
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内容:心身疾病的概念研究历史和途径心理社会原因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的范围心身疾病的心理影响原因熟悉:心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了解:常见的心身疾病本章教学目标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应激源)引起机体躯体功能改变,根据其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可分为: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一、概念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的躯体器质性躯体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主要

2、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器质性和功能性区别器质性指大脑或者躯体有病变,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而之后或并发精神症状的,精神症状的发生、转归都与器质性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功能性是目前的检查设备检查不出有明显病变,但不能说大脑是完全正常的,比如精神分裂症,还有抑郁症,他的脑内神经递质是有问题的,但你ct查不到。它们都属于功能性精神障碍。二、与其他病症的异同与一般躯体疾病:二者都有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病理生理过程,即都有生物学基础;但病因不同,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与各类神经症:二者发病均与心理

3、社会因素有关,与人格特质有关,都有躯体症状,但神经症仅为功能性障碍和行为异常,没有器质性病变,心身疾病则有组织器官的躯体性改变,即生物学改变。心身疾病的特征1、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诱发原因的疾病2、诊断与治疗是以涉及躯体和社会两方面因素为基础3、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探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要手段范围1、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激惹综合症肥胖症2、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过缓范围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心因性呼吸困难慢性呃逆4、内分泌代谢

4、系统: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症。5、神经系统:偏头疼,紧张性头疼书写痉挛,痉挛性斜颈。范围6、泌尿生殖系统:神经性多汗症,激惹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7、骨骼及肌肉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肌痛症颈臂综合症8、皮肤科: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斑秃,慢性荨麻疹。范围9、眼科:原发性青光眼,低眼压综合症,眼肌疲劳症。10.耳鼻喉科:美尼尔氏综合症,咽喉部异物感,晕动症,口吃11.妇产科: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症月经失调症,心因性不孕症12.其他:癌症。常见的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心理社会因素有:应激与冲突、生活

5、变故及创伤性生活事件、A型行为。心理治疗:主张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认知疗法、自律训练、生物反馈疗法、气功、太极拳等心理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CHD)心理社会因素有:A型行为、生活应激事件、不良行为习惯(如吸烟、缺乏运动、过食与肥胖等)。心理综合防治:心理咨询、生物反馈治疗、运动治疗(如练习气功、书画、听音乐等)。消化性溃疡心理社会因素有:生活事件刺激、人格特征及行为方式、不良情绪反应。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方式的调整和不良情绪的消除。常见的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心理社会因素有:情绪因素;人格特点

6、(依赖性、敏感性、过于被动性);早期经验。心理治疗:①提高对病理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给予积极的处理;②采用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法、生物反馈法等,消除消极情绪,解除呼吸困难与焦虑情绪间的恶性循环;③改变与支气管哮喘有关的不良行为方式和家庭教育模式;④指导和鼓励应用最好的自我照顾,提高安全感。恶性肿瘤心理社会因素有:心理应激、人格特征(多疑善感,情绪抑郁;易躁易怒,忍耐力差)、抑郁等消极情绪。心理治疗与预防自我心智重建:①相信肿瘤是一种疾病可以攻克的;②相信免疫机制是恶性肿瘤的“克星”,能将其杀伤、消除;③深信抗癌治疗的作用;④

7、正确对待“充满紧张压力的事件”。给予心理支持:①了解病人的心理;②消除自卑心理;自我放松训练:包括瞑想法、气功、催眠法、生物反馈治疗等。心理预防:①正确处理生活变故事件;②正确处理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③积极参加社会、文娱活动,消除心理疲劳。研究途径(发病机制)认为潜意识心理冲突是个体产生心身疾病的原因。精神分析引论认为致病三要素是观点一:心理冲突理论A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哮喘的喘息发作和咳嗽症状被认为是一种“被压抑的哭喊”。B器官的脆弱易感性;C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观点二:人格特异理论认为人格类型与心身疾病有特异关

8、系,具有同一疾病的人具有类似的人格特征,某些人格类型的人易患心身疾病。A型行为B型行为C型行为人格类型与心身疾病A型行为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他们发现许多冠心病人都表现出一些典型而共同的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常有时间紧迫感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