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58290
大小:18.5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5
《《祁黄羊》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祁黄羊》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5 lfjtc发表于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主要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全文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再举荐人才的过程中,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抓住重点段,通过多形式的诵读、排演课本剧等,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特点,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教学难点是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
2、话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采用小组学习讨论法、分角色朗读、排练课本剧等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学习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
3、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
4、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3、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l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l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5、、出示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
6、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出以公心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交流后板书:举荐人才 四、理清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交流,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内举祁午 3、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二段。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第二段:(3—12):祁黄羊两度荐贤。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前后四人小组交流记字的办法
7、2、指名交流 3、学生描红 六、作业: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1、 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2、 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2、 指导复述。 教学重点:抓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