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畜牧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畜牧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ID:27439082

大小:8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3

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畜牧人才培养模式思考_第1页
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畜牧人才培养模式思考_第2页
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畜牧人才培养模式思考_第3页
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畜牧人才培养模式思考_第4页
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畜牧人才培养模式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畜牧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畜牧人才培养模式思考摘要:B前畜牧人才市场就业结构性矛盾円益突出。文章结合畜牧行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高级人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成因,从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促进企业产业转型两方面着手提出优化畜牧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关键词:就业结构性矛盾;畜牧人冰;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3-0075-02就业结构性矛盾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供需之间出现结构性不平衡,即“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2016年乂是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一年,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己达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而且

2、屮职毕业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⑻万[1]。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仅关系到青年人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化解高等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一、畜牧行业就业现状(一)畜牧人才不足十八大以来,畜牧业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是,与之相匹配的畜牧高等教育存在着与畜牧行业之间明显的供需错位现象。在畜牧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常常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畜牧高等教

3、育培养出的人乂无法适应现实工作需求,这一供需矛盾成为制约畜牧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2]。由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对畜牧行业的不了解,畜牧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面临招生难的共性问题,这必然带来畜牧人才数量不足的严重后果,以江苏畜牧院校为例,每年畜牧企业人才需求量与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可以达到10:1,而2015年水产养殖专业的岗位需求比甚至达到近20:1[3]。除此之外,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缺失等畜牧高等教育㈤临的几大问题都大大影响了畜牧人冰的培养质量,导致畜牧人才供需错位的严重化。(二)畜牧企业吸引不够目前我国畜牧业仍处于粗放

4、型向集约型转变期,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化水平不高、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农科大学生毕业之后一般情况下首先要去基层锻炼,而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较力艰苦、工作条件不理想,与城市中在办公室、实验室工作确实差异较大,容易导致农科大学生毕业后改行等问题。加之,目前我国众多畜牧企业仍处于小微型规模。一则无法提供较高的薪酬和优渥的福利待遇以吸引高质量畜牧人才;二则无力提供高层次人才大展拳脚的发展空间;三则畜牧行业社会地位较低,难以给予人冰以成就感和骄傲感;四则往往地处乡镇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到大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景;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畜

5、牧企业频频遭遇招人瓶颈。(三)用人单位管理水平不高畜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不高是制约畜牧企业发展的乂一人因素。我国虽然是农业文明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但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粗放分散的经营模式、低效落后的生产技术、因循守旧的管理机制使得我国农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理念、策略和组织结构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模式上,仅凭经验管理,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或把人力资源管理认为只是人事部门的责任。对于员工,既无合理的安置措施,又无科学的上升平台,仅仅把人作为一种力来使用,而非一种才来培养。这种无法与迅猛发展的

6、经济态势相匹配的管理水平,间接导致了畜牧企业人j的严重流失,这无疑是对人冰量质不足的畜牧企业发展雪上加霜。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优化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就业结构性矛盾是一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动态失衡。想要解决畜牧行业就业结构性矛盾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维度入手优化畜牧人才培养:一是深化教育改革,从高校培养人的角度,着眼于提升畜牧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其适应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二是促?M产业转型,从企业培养人的角度,着眼于减少对低层次劳动力的依赖,扩大对中高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并提升劳动者的待遇与工作条件,做到合理用人科学育人。(一)优化高校

7、人才培养结构农科院校是畜牧人才孕育的摇篮,目前我国共有百余所农科院校,农科在校生已达数十万。但是畜牧企业普遍认为高校畜牧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岗位需求,造成这种供需明显错位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发展模式单一,目前很多高校正沿着“一般人学一综合大学一研宂性人学”的模式发展,偏重于知识传授和理论研究,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质上仍然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固态知识的增长;二是评价标准偏差,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将能力置于品德之上,越来越少地教育学生要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而是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传播给了学生,使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致使

8、他们很少去思考身为知识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三是专业教学滞后,部分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众多专业的存在更多是因学科或学校发展需要,而非现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专业的开设常常基于学校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