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21259
大小:1.7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01
《小石潭记_醉翁亭记_岳阳楼记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记”比较阅读作家——生平少年时代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欧阳修:三岁而孤,母亲郑氏用荻秆在沙地上教其读书写字。相同点:三人均早有大志,酷爱读书,天资聪颖,刻苦勤奋。不同点:1.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考取进士,生活比较顺利。2.范仲淹、欧阳修早年生活艰苦。成年后生活经历柳宗元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
2、的政治生涯。欧阳修天圣七年(1029年)“连中三元”,入朝为官,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同点:三人均积极从政!被贬原因柳宗元: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为之一)范仲淹:改革失败(有损官僚阶级利益)他被调作那州(今陕西彬县一带)知州,准备为这范氏祖先的发祥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欧阳修: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
3、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人相同点:都改革,都失败,都被贬。写“记”的状态柳宗元——《小石潭记》: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
4、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记”的状态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代,北宋王朝因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已复杂而尖锐,民族矛盾(契丹的威胁、西夏的侵略)也日益严重。不少有远见的知识分子要求实行政治变革,并以范仲淹为中心,形成一个较有进步性的政治集团,与代表大地主官僚利益的“邪党”作斗争。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
5、记》。写“记”的状态欧阳修——《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
6、品里的。抒情句总汇小石潭记◆写景抒情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的景物:表达感情: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所写景物:表达感情: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描写景物:表达感情:潭水的声音。喜爱,愉悦。潭中的游鱼。同上。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悲凉凄苦。综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岳阳楼记悲景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悲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喜景喜情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抒情议论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8、乐而乐”乎。表达作者对迁客骚人悲喜观的否定,对古仁人思想的追求。体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表达自己的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再联系当时情况想一想,朋友二人同处逆境,此文目的是在于劝勉友人,激励自己。作者已上升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把自己的得失置之度外,只在乎国家的安危与人民的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