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1682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特定文化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特定文化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模式探究特定文化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模式探究一、引言 以往的文化教学的研究多为对所有留学生群体宏观的研究,并没有强调各文化圈跨文化交际的差异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文化的差异,各个地域的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将留学生的分类细化,找到各个文化圈相异的且常见的矛盾,分析这些矛盾的成因和表现形式。本论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寻找三个文化圈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和跨文化交际时最容易遇到的障碍和问题点,突出研究三个文化圈留学生汉语文化教学的差异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文化教学模式。 二、针对东亚文化圈的文化教学模式研究 此群体文化习惯与汉文化圈差异最
2、小,比较有文化认同感与亲近感,文化教学的障碍相对较小。 1、求同存异中的同 东亚诸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国文化中的两大基本要素儒家文化和汉字已经渗入到东亚各国的文化系统。各位教师在文化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帮助日韩学生合理正迁移东亚文化圈相似的传统文化,在提供教学材料时对于趋同的文化内容应减少赘述。教材练习的设置上也可以多采取讨论和交流等形式,探寻相似的文化渊源。 2、求同存异中的异 (1)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诸国在文化上有相同的因素,但也表现出差异性。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千年前就流传到日韩等国家,之后这些传统在中国与东亚诸国又经历了不同的流变与发展,在风俗礼仪上都产生了
3、差异,民族性上差异则更为明显。比如韩国的家长权威制也渗入到社会中,强调仁义和礼让,韩国社会比当代中国社会更强调等级制度与从属关系,这种文化差异也体现在语言的差异中,使得韩语中的敬语大量存在并普遍使用。 (2)教材编写时应强化相似词汇的不同。日语和韩语里存有大量的汉语词汇,但汉语词汇的流变发展与日语韩语里的变化不尽相同,词义内涵和外延的差异会造成学习者的误会,容易导致集体性负迁移。所以教学时要分外注意日语韩语里那些汉语词汇的实际语用问题。另外,汉语是独立语,日语和韩语都是粘着语,因此汉语与日语韩语的语法系统差别巨大。总之,对东亚文化圈的留学生,相异之处应充分强调与重视。 三、针对欧美文化
4、圈的文化教学模式研究 1、在教学理念上,要充分注意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的文化的区别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Hall)将世界文化分成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其特征是在交际中依赖语境,交际行为的特点是委婉含蓄,讲礼貌,但是喜怒不形于色,暗示比较多。中国文化就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的载体。在这种高语境文化里,交际者表情微妙的变化、谈话的气氛、手势体态等也许都传达着信息。欧美多国属于低语境文化,他们表达直接,表意清楚,情绪明显,注重个体情感表达的自由,很少依赖语境。这些差别要求教师在文化教学中熟悉欧美学生的文化习惯与情绪特点。 2、教学材料要防止欧美学生带着优越感来苟责中华文明
5、的落后的刻板印象 张艺谋电影和莫言小说里的那些封闭落后的甚至刁蛮的场景,会被欧美学生放大。这种刻板印象在来中国以后需要时间和经历逐渐改变。所以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多选取反映当代中国新气象新观念的教学材料,并多鼓励学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逐渐击碎他们头脑中中国文化落后于时代的刻板印象。 四、针对伊斯兰文化圈的文化教学模式研究 1、预防文化休克现象 穆斯林的传统性导致他们容易出现文化依附矛盾,过早失去新鲜感结束蜜月阶段甚至出现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Oberg,1960)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人初次进入异文化环境后出现的各种心理上、生理上的
6、不适应,是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穆斯林的语言特征与汉语相去甚远,世界观与生活习惯也与汉文化圈差异巨大,导致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遇到障碍。所以针对他们教学材料的选取应生活化和趣味化,贴近现实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课文体例上也应该少用论述体而多用对话体。 2、注意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比重和组织形式 对伊斯兰文化圈的学生,文化教学的材料不宜过难,应从表层文化的介绍开始,逐层深入,并控制深层文化的比重,最大限度避免文化冲突。在文化教学中应选择敏感度较低的内容,而政治等敏感问题,应采取互相尊重的态度,不能主观地宣传。 3、在中国古代文明的介绍中,可以充分实现
7、与其他古代文明的对话与交流 伊斯兰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样具有古老丰富的特征。在文化教材的编写时,可以将两种古老的文明进行比较,教学材料中可以选取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在古代文明,包括文物古迹的讲解介绍与比较中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这样能够引起穆斯林留学生的联想与共鸣,感受到他们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相通与和谐之处,从而减轻跨文化交际中心理上的不适应,克服跨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