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050301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农户贷款需求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户贷款需求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在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发展中,如何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较为严峻的问题就是资金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无法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按照有利于增加对农户的资金供给、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原则,一方面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加强对涉农信贷的投放支持,另一方面大力引导农户的金融合作行为,提高农户借贷需求的满足度。中国2/vie 【关键词】农户借贷需求满意度影响因素 一、农村金融合作行为特点 (一)农户贷
2、款需求较大,正规金融机构很难满足 根据陕西省某县调查数据显示,39%的家庭有外债,并且这些外债中有71.79%来自于非正规金融机构,受访农户中30.85%表示在目前或者一年以内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贷款需要。 很多农户表示借贷是否发生很多程度上都决定于家人是否会突发重病导致开支突然增大或者是孩子读书花费。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收入来源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务农和外出务工,所以他们都形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收支平衡或者略有结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最怕的就是家人的突然生病打乱家庭的收支平衡。 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随着教育程度的升高,花费会慢慢的增大,在孩子念大学的时
3、候,如果没有储蓄一般都要产生外债,即使有,国外大学要念几年,一般也会在前两年把家中的积蓄用完。 另外由于农村的风俗习惯,一部分的家庭也会由于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而造成收支失衡。由此可见,很多的农户对一些需要大笔支出的事项没有掌控能力,特别是不在计划内的事项,造成了很多农户要借钱去处理。 而另一方面,很多农户表示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正规金融机构很难满足他们的借款需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团队对于陕西省某县区调查发现,72.56%的农户认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很难,47.49%的农户表示目前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H有16.67%的农户表示正规的金融机构
4、能够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对于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时候,还有很多农户表示要“有关系”才可以顺利贷款,对于他们而言,很多人都会在其中的一道程序中被拒绝。 (二)民间借贷成为农户最青睐的借贷方式 由于正规的金融机构对个人贷款有着许多对农户而言十分严苛的条件,例如财产抵押或担保人等往往使得农户无法成功贷款,即使是专门为“三农”服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也表示要“有一定的关系”才可以申请到利率合理的贷款。由此而言民间借贷成了农户最青睐的贷款方式。 在民间借贷中几乎所有的贷款对象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几乎没有人向民间金融组织进行借贷,一方面由于这些组织活动并不广泛,另一方面是农户认
5、为这些组织的贷款条件“跟银行差不多”。 就农户平均贷款额而言,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额要比民间借贷的平均额要高,这是由贷款的用途决定的。能够成功向商业银行贷款申请贷款的农户一般有着更为殷实家庭条件,他们借款很多是为了扩大生产或者是做生意;而选择民间借贷的农户很多是因为医疗或者教育支出而借钱,由于借钱对象又是同在农村的亲朋好友,因而加款的额度比较小。 对于借款年限,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农户要明确很多,一般都超过1年平均达到1.46年,且随着贷款额越来越大年限也越来越长;向亲朋好友贷款的农户在贷款期限上就表现的很随意,很多人都在贷款时约定“有钱再还”,即使有约定贷款年限的也多半年
6、或者是一年,总体而言要比向商业银行贷款短很多。 二、农户贷款困境及原因分析 由于正规的金融机构对个人贷款有着许多对农户而言十分严苛的条件,例如财产抵押或担保人等往往使得农户无法成功贷款,即使是专门为“三农”服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也表示要“有一定的关系”才可以申请到利率合理的贷款。由此而言民间借贷成了农户最青睐的贷款方式。目前来看,农村经济主体贷款困境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主要的困境就是农户贷款需求得不到有效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持续满意的服务,贷款渠道单一化,而且民间融资远远大于正规金融渠道贷款,农村贷款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户自身资本实力薄弱,正是因为这样的外在
7、和内在原因造成农户贷款困难。 (一)农户自身因素分析 第一,农户家庭资本积累不足。我国新型农业化发展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是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体,缺少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农户家庭收入和有形资产积累有限。农村居民整体收入较低,这样就导致除去正常开销之外没有足够的储蓄和资产的积累。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比较大,但是一般农户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随着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户在面对外在市场变化承担巨大的风险。 第二,信誉担保机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农村社会体系当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