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联系实际,改革小学自然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联系实际,改革小学自然教学联系实际,改革小学自然教学我在几年的自然教学中,做好三个调整,改革小学自然教学,切实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看法:一、调整时间,改革自然教学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出现各种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时间各不相同.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应配合季节变化,调整好最佳的教学时间,求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四年级第八册《花的构造》一课,应在下学期开学后第三周进行教学,而此时乐亭地区的桃花和白菜花还未开放,教材中列举的其它花开放的更迟,因此,我在教学中将此课推迟到四月下旬教学。又
2、如:《养蝌蚪》和《两栖动物》相隔一课,即养蝌蚪到两栖动物其间只有两周时间,而蝌蚪长成小青蛙至少需要一个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两栖动物》一课的教学时间推后。二.调整实验,改革自然教学小学自然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工作中,我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实验效果,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增加一些实验课本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光靠老师讲,学生不易理解,可是用一个实验却能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一些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的实验。如在学习第九册
3、《蒸发》一课时,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加快蒸发,在这个问题上,我在讲解的同时,增加了一个实验,我在黑板上同时擦上三块水迹,其中一块让其自然蒸发,第二块拿出理发用的电热吹风机,用吹风机的冷风档吹,第三块与第二块同时用另一个电吹风的热风档吹,结果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用热风档吹的水迹先干,用冷风档吹的水迹其次,自然蒸发的水迹很久才干.这样使抽象的教学直观显示出来,而且结论更加科学可靠。又如:在学习《水的蒸发与沸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水的蒸发快慢与通风向阳有关,我增加了一个实验:我安排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把同
4、样厚的手帕洗后,一条晾在教室门背后,另一条晾在通风向阳处。并同时在这两处挂上温度计,通风向阳处的温度高些,手帕干了,而教室门背后的手帕还是湿的,这样学生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2.改进一些实验课本中的个别实验直观性差,现象不明显,我对部分实验的装置和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实验效果。如在三年级自然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实验,要求拿一只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是否流进瓶子里,把瓶子松一松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到胶塞一松,漏斗里的水很快流进瓶子里去了,这是因为空气让出了它
5、占据的空间,空气从胶塞处流出去了,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空气从胶塞和瓶口结合处“流”出的情景,我在胶塞和瓶口处刷上肥皂水,这样既能让学生观察到漏斗里的水流进瓶中,又看到胶塞与瓶口结合处出现了许多肥皂泡,即空气从那里“流”出来了。又如:在教学《压缩空气有弹性》时,一般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将空气吸入注射器,赌注注射器出口,把活塞向下压,手压不动时,松手,让学生看到活塞弹回来的情况。这时,有学生说出空气有弹性,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回答,把结论强加给学生就算了。如果这样设计实验,改进一下,就会有利于学生得出结
6、论,教师先把注射器内放上弹簧,不堵口,压活塞,松手,活塞被弹回来,这是怎么回事--里面有弹簧,为什么里面有弹簧,活塞就能弹回来呢?--因为弹簧有弹性,再把弹簧取出来,换成空气,赌注出口,用力压活塞,松手,活塞弹回来了,这时学生就容易答出“压缩空气有弹性”了。3、替换一些实验课本中的有些实验,在课堂上不能完成,所以可用其它方法代替。如在四年级第七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材是用在炉子上烧一满壶水引入的,这个实验在课堂上不易进行,而且用得时间又较长,学生平时只看见过水烧开的情景,这种现象生活中又不
7、多见,所以我采用录像替换这个实验。又如:在六年级第十二册《彩虹的形成》一课,在阳光下用喷雾器喷雾的方法观察彩虹,这种方法在课堂上演示,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天有无阳光),我把这个实验替换成用投影仪、水槽和热水来做实验,效果很明显。方法是:先把水槽放在投影仪上,然后打开投影仪,再往水槽中倒入热水,热水蒸发,在投影仪上方形成许多小水滴,就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彩虹。再如:在讲第八册《种子的构造》一课时,课本上的第一个实验是解剖蚕豆的种子,由于李各庄村的蚕豆种子较少,而改用花生的种子替换,花生几乎每家都有
8、,而且更重要的是花生种子每部分的特征要比蚕豆明显,容易达到教学目的。4.变一些课上实验为课下实验有些课上实验可让学生到课下去做。如:测量太阳高度、养蝌蚪和种大蒜等实验,可由学生到课下去做,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调整内容,改革自然教学在自然教学中,还会遇到一些教材所列举的认识对象,诸如某些具体的动物、植物,或某些现象是当地所少见的,甚至根本没有,教师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在四年级第八册《养蚕》一课,由于本地没有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