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06304
大小:6.21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8-11-29
《《侵犯与利他》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侵犯与利他主讲人:李晓丽人际行为时人类社会中最奇怪、最不可预测和最难以解释的现象。自然界中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恰是人类本身——刘易斯·托马斯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behavior侵犯人类行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利他1964年的一天,美国纽约,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斯(KittyGenovese)的姑娘返回她的公寓,被一歹徒持刀杀害。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遇害者的38个邻居在整个案发的35分钟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歹徒搏斗的30多分钟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去援助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
2、时报警,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实。吉诺维斯事件第一节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含义1侵犯行为的类别2侵犯行为的理论3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4侵犯行为的转移与消除5一、什么是侵犯行为所谓侵犯行为(aggressive),是指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侵犯行为的判断是否违反主流规范动机和意图侵犯行为?个体的外在表现侵犯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的行为。伤害行动伤害意图(1)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伤害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测:(2)行为者的社会角色(3)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4)行为者的身份特征二、侵犯行为的类别1、根据侵犯行为的方式(1)言语侵犯使用语
3、言、表情对别人进行侵犯。(2)动作侵犯使用身体的特殊部位(例如手、脚)以及利用武器对他人进行侵犯。2、根据侵犯者的动机(1)报复性侵犯侵犯只是想让受害者遭遇不幸,目的在于复仇或教训对方。(2)工具性侵犯把侵犯行为作为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3、根据侵犯行为是否违背社会准则(1)反社会的侵犯行为违背社会准则、故意伤害他人的侵犯行为。(2)亲社会的侵犯行为不但不违背社会准则,还可以为维护社会准则而服务的侵犯行为。(3)被认可的侵犯行为既不违背社会规范,也不是为社会规范服务所必需的,是经过长时间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习惯。侵犯行为的类别侵犯类别报复性侵犯、工具性侵犯语言侵犯动作侵犯反
4、社会侵犯亲社会侵犯被认可的侵犯战争与暴力是人的本性吗?三、侵犯行为的理论侵犯的生物观威廉·詹姆士精神分析洛伦兹威尔逊侵犯是人类的本能行为遗传1、威廉·詹姆士侵犯倾向是通过祖先的遗传而来的本能,人们基本不能摆脱它,只有通过替代性的活动消耗侵犯动力,才能使侵犯倾向得到控制。2、弗洛伊德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本能,一种叫性本能,一种叫自我本能,人的侵犯行为是由性本能所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弗洛伊德出版了《超越唯乐原则》一书,提出了两极化的本能假设,一种是生的本能(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生的本能追求生命、爱和创造,死的本能向外表
5、现为伤害、破坏、征服、侵犯,向内表现为自我惩罚、自我谴责、自我伤害、自杀。三、人为什么会侵犯?——侵犯的理论本能论:Freud(1948)生的本能:爱与建设的力量死的本能:恨与破坏的力量向内:自杀、自虐向外:侵犯、征服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释放3、洛伦茨侵犯是一种本能,它不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通过侵犯可以保护领地、求食、固种,同类的侵犯以失败者的让步为目的,动物的争斗和人类的战争都是如此。侵犯有进化意义黑头鸥吃掉其他鸥鸟的幼鸟南极帝王企鹅将同伴推入海中看有没有猎食的鲸鱼人类行为更易受社会环境的塑造---社会化南方绅士荣誉文化----侮辱攻击性行为的生物学
6、理论进化心理学本能论基因的影响神经系统的影响生物化学因素三、侵犯行为的理论后天环境论挫折定义挫折实验挫折理论的修正修正实验挫折----侵犯理论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目标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个体具有一定的需要和目标在需要和目标的驱使下产生了相应的动机和行为行为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个体意识到障碍和干扰的存在对障碍和干扰的认知而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体验挫折——侵犯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在1939年提出的。多拉德认为,人的侵犯行为乃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
7、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挫折侵犯米勒在1941年出版的《挫折——侵犯假说》一书中,修正并扩充了挫折——侵犯理论的内容。挫折作为一种刺激,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不同反应,侵犯反应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而已。挫折的存在,不一定会导致侵犯行为;但侵犯行为肯定是由挫折导致的。挫折侵犯其他反应伯克威茨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导致个体发生实际的侵犯行为,只能使个体处于一种侵犯行为的唤起状态。侵犯行为最终是否会发生,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是否给他提供一定的侵犯线索。如果个体所处的环境没有提供这样的线索,那么个体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