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及进展

胃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及进展

ID:26902618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胃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及进展_第1页
胃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及进展_第2页
胃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及进展_第3页
胃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及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胃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及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胃幽门螺杆菌的研宄及进展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摘要】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近年来其研究仍取得了较大进展。【关键词】螺杆菌胃癌研宄进展1.引言幽门螺旋杆菌寄生是一种革兰氐阴性菌,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并伴有其

2、它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过程是这样的:幽门螺杆菌经U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幽门螺杆菌是后天传染的,其传播方式还不十分明确,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口、粪-口传播。临床过程:慢性咽炎患者295例和正常对照30例,釆用咽拭子均匀涂片,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放大2

3、0000倍,根据观察需要选择暗视野相差视野进行活体观察,由一名专业人员进行结果判定。卡方检验评价两组HP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慢性咽炎患者中229例咽部分泌物中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77.63%,229/295),66例未发现HP(22.37%,66/295);正常对照组中,30例咽部分泌物中2例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6.67%,2/30),其余28例(93.33%,28/30)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结论:幽门螺旋菌可能是慢性咽炎患者咽部一种被忽视的致病菌,超高倍显微镜有可能成为筛查咽部分泌物中幽门螺旋菌的一种新方法。1.检测方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冇许多方

4、法,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不同医院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方法都是特异、快速的,冇些是无创伤的。专家们告诫患者,如感觉胃部不适,应到大医院去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以便及早用药,及早从消化道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以防止发展成严重的胃部疾病。2.1碳13呼气试验检测须在空腹状态或者餐后两小吋后进行,患者近一月内未服用抗生素、铋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Hp敏感药物,否则会造成检测结果假阴性。2.2碳14呼吸试验C14呼气试验是临床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

5、。被检者空腹,用约20ml凉开水U服一粒尿素[14C】胶囊,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检测就完成了。对人体有放射性,孕妇和小儿慎用。2.3脲酶法幽门螺杆菌能分泌大量高活性的脲素酶,脲素酶分解基质中脲素,PH值升高,指示剂变色的原理,用来检测胃粘膜组织中或牙垢中的幽门螺杆菌。2.3.1取反应瓶,打开瓶盖,加入反应液3滴(150ul)振荡反应瓶3-5次,使干粉溶解。2.3.2用标本签,将新鲜活检胃粘膜组织或牙垢,置于反应瓶内。2.3.3室温5分钟后,观察结果。结论:1.阳性:反应瓶内液体或标本

6、周围呈现浅红色至紫红色判断为阳性;2.阴性:反应瓶内液体或标本周围无显色反应判断为阴性。在操作过程中,冇酸、碱的污染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应当在洁净的条件下操作检验。对检测结果有疑问吋,应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3.研究新进展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致病性强。随着抗生素广泛火量的使用,幽门螺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同时不良反应也凸显出来,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了困难其复发率高,故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直是研宄领域中的重点及热点。标准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控制不佳,但以益生菌联合抗菌药物等新疗法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带来了新的希望:将23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为4组

7、:A组58例给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0d;B组59例给予三联疗法+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疗程10d;C组59例给予三联疗法+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其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疗程20d;D组58例先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预处理治疗10d,后续给予三联疗法+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疗程10d。治疗后评估各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并观察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A、B、C、D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55.2%、81.4%,79.7%、84.5%,其中B、C、D组均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高于B、C组,但差异无

8、统计学意义(P〉0.05),B组略高于C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查各组患者14C一UBT检测值,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