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49640
大小:7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8
《高中年组体育工作计划(精选多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年组体育工作计划(精选多篇)第一篇:高中年组体育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表周次课时教学进度11-21学习《中学生体制健康标准》2理论课23-4队列队形及广播体操练习35-61篮球基本技术2组合练习3教学比赛47-81肩上投篮2运球低手上篮3篮球裁判法59-101运球变向2组合技术联系3教学比赛611-12教学比赛 篮球技术考核713-141快速跑、耐久跑2跳高技术练习815-161快速跑教学、耐久跑教学2跳高练习917-181脚内侧、背正面踢球2掷界外球3裁判法1019-201足球教学比赛2技评考试112
2、1-22速滑课陆地模仿练习1223-241速滑基本技术练习2上冰练习1325-261直道滑行2停止练习1427-28弯道滑行基本技术1529-301完整技术动作2评价考核1631-32期末总评第二篇:中年组教研计划中年组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本年组以学校工作为中心,围绕教导处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创造性的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落到实处,以研促教,多层面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团队凝聚力,增强战斗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教研工作上新台阶。二、主要工作及措施:1、加强学习,
3、要通过网络、杂志、报刊等途径继续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提高教学理论水平。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凝聚集体智慧。3、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展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课堂质量。同时配合学校做好青年教师优质课的评比。4、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课题、案例等。5、加大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指导学法,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主要工作安排第三篇:中年组教研计划(上)2014-2014学年第二学期学期低年组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紧
4、紧围绕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教导处工作安排,深入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教研、教改力度,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工作目标:1、规范教学行为,加强常规管理2、立足课堂,提升专业技能3、加强研讨,提升教学能力。三、具体措施:1、规范教学行为,加强常规管理(1)认真落实教学管理
5、制度,推进教学行为的规范。规范教案二次备课的书写,规范作业的批改等相关教学行为,做好月考及期中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和期末考试学科统一检测、试卷分析工作,发挥学科素质综合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加大学困生辅导力度,关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2)教研组成员对于教研活动要认真参与、记录好各教研活动情况。2、立足课堂,提升专业技能(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养。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力向多元知识储备、多种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方向
6、发展,成为“复合型”教师,教师应具备以下知识储备:一是较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三是广博的知识视野。教师只有只有不断博览群书,修身养性,才能成为新世纪合格的教师。(2)、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技能抓好常规教学工作,促进组内教师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每一位教师都要立足课堂,深入研究,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重视以下环节,实现自我专业提升。精心备课,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倡导相互交流,重点突破,备出精品,积极鼓励教师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实现智慧共享。工作中教
7、师尽量备详案。创新课堂,新课堂要充分体现“三个意识”:首先要有目标意识,努力实“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其次是讲究效率意识,第三是强化创新意识。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探索有效的评价体制,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改革作业,教师应勇于探索,精心设计,作业在适量适度的同时,力求有新意,有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作业要有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一年级要扎扎实实抓好写字工作,严格抓好学生的写
8、字质量,提高作业质量。作业的批改应及时、细致,批语具有激励性。注重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得与失,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并及时写下教后记。3、加强研讨,提升教学能力。本学期学校教研主题为“继续探索学科教学模式”,围绕这一主题,鼓励教师们通过“享式的集体备课”、和“专题式的学习研讨活动”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人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积极探索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4、加强网络研修,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写出一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