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教学之我见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教学之我见论文

ID:26410400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上传者:U-991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教学之我见论文_第1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教学之我见论文_第2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教学之我见论文_第3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教学之我见论文_第4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教学之我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教学之我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教学之我见论文如何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成为摆在每一个高中教师、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很多教师感到历史不好教,很多同学由于不适应或因苦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历史学习方法而烦恼,甚至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下面结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改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1、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和探究的欲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正所谓“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 问题教学策略是双向和多向的,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回答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比如在复习《古代政治制度》时学生就提出了颇有价值的几个问题:分封制为何在西周前期和后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和区别?君主专制制度为何在明清时期会走向极端?……我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找准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得到答案。2、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和创新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老师千万不要马上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而是应当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生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时空之中。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3、开展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疑,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也可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还可以让学生分工查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再分享“智慧成果”。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建议,其中特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都是需要通过合作才能顺利进行的探究性学习问题。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二、讲究方法,注重理解1、巧设开放的气氛使师生平等互动。《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出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历史学科需要互动,依靠互动使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学环境得以优化、教学凝聚力得以增强、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这种互动是一种“灵动”,是课堂的生命力。这种“灵动”,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重心下移,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来实现。 2、巧设疑问开启学生心智。巧妙质疑可以开启学生心智,能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是学生由表及里思维探索的过程,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历史人物的心理视角精心设问,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某种心理体验中,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自觉在心理上认同和扮演这一历史人物,体会、感受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明白许多道理,达到“读史使人明智”的境界。如在上《戊戌变法》时提问:如果你是谭嗣同,面对“戊戌政变”你是随康有为、梁启超一同逃往国外,还是留下来和顽固派斗争到底?哪种选择是明智的?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小组间很快展开了辩论。学生很自然地站在这三个人物的心理角度去结合历史设身处地地考虑一番,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长远打算和短期效应、苟且偷生、个人奋斗和以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的天平上掂量,从而不仅能理性地分析三个人物的抉择理由,更能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获取新的认识。三、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高一学生首先应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使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个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第三,要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只有这样,历史的脉络才能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才能了然于胸。四、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网络,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创设情境、展示材料和思维过程等,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积极推广的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之一。 我认为,现代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课程资源现代化了就是教学现代化了,也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高了。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网络资源的话,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总之,历史课堂效率的高低,既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也取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发挥,取决于教者是否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并学会参与,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